最近在厦门发生的一件事,在车主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一位开别克英朗的车主去加油,结果遇到了一件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怪事”。
他的车子说明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油箱容积是44升,可加油站的加油机最终显示的数字,竟然是接近58升。
这一下子多出来十几升油,换谁都得犯嘀咕。
车主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因为他平时开车,就算油表灯亮了,开到加油站把油箱加满,也从来没超过三百块钱,折算下来也就是三十几升的样子。
这次直接多加了这么多,感觉太离谱了,事情甚至还报了警,请警察来评理。
这件事传开后,很多人都开始关心起自己车子的油箱问题。
这到底是加油站的计量器有问题,在“偷油”,还是我们对自己朝夕相伴的爱车,其实并不那么了解?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好聊清楚,让大家伙儿心里都有个底。
首先,这位车主的疑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普通人理解的“容积”,就是一个容器能装东西的最大限度,就像一个5升的水平,你最多就只能装5升水,再多就溢出来了。
所以,当一个标称44升的油箱,却加进去了快58升的油,第一反应肯定是计量工具出了问题。
这种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是值得肯定的,它能促进商家更诚信、更规范地经营。
然而,随着加油站工作人员和后来可能介入的技术人员的解释,一个我们平时很少注意到的汽车知识点浮出了水面。
原来,汽车使用说明书上标注的那个“油箱容积”,并不是这个油箱物理上能装下的最大容量,而是一个叫做“额定容积”或者“安全容积”的数值。
这就好比我们家里的电饭锅,内胆上会刻一条最高水位线,告诉你米和水最多加到这里,但如果你非要再往上加,其实还能再装一些,直到满出来为止。
汽车的油箱设计也是这个道理,工程师在设计的时候,是故意在“额定容积”之上,预留了一部分空间的。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
这可不是厂家偷工减料或者数据乱标,恰恰相反,这是出于非常周全和严格的安全考虑,是全球汽车制造业通行的标准。
这背后主要有三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为了应对“热胀冷缩”。
汽油是一种挥发性很强的液体,对温度变化很敏感。
尤其是在夏天,地面温度很高,汽车在太阳下暴晒后,油箱里的汽油温度会升高,体积就会膨胀。
如果把油箱设计成一个塞得满满当当的密闭容器,一点余地都没有,那汽油一膨胀,巨大的压力可能会把油箱撑坏,或者导致汽油从一些脆弱的接口处泄漏出来。
汽油泄漏可是天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遇到火星,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工程师必须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作为汽油受热膨胀时的“缓冲区”,保证行车安全。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给汽油蒸气留个“家”,同时保护车里的一个重要环保装置。
汽油在油箱里会不停地挥发,产生油气。
这些油气需要有地方待着。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汽车都有一套叫做“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装置,其中最核心的部件就是碳罐。
这个系统的作用,就是收集油箱里挥发出来的汽油蒸气,防止它们直接排到大气中污染环境。
等发动机启动后,再把这些收集来的油气送到发动机里烧掉,既环保又节约燃油。
如果每次加油都把油箱加到“嗓子眼”,液态的汽油就很有可能顺着管路进入到本该只处理气体的碳罐里,造成碳罐损坏失效。
更换一个碳罐的价格可不便宜。
因此,油箱上方的预留空间,也是保护这个环保系统的一道重要防线。
第三个原因,是为了防止颠簸时燃油溢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油箱加得满满的,开车时经过一些颠簸路面,或者转弯、刹车时,油箱里的汽油会剧烈晃动,很容易从加油口或者通气阀里溅出来。
这不仅浪费,洒在车身上的汽油还可能腐蚀车漆,更严重的是,如果洒在高温的排气管等部件上,同样有起火的风险。
预留出的空间,就能大大减少这种晃动溢出的可能性,让行车更安全。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回头算一笔账,看看这个“隐藏空间”到底有多大。
一般来说,这个预留的安全余量,能达到额定容积的10%到15%,有些车型的设计甚至会更多。
我们以这辆别克英朗为例,额定容积44升。
我们按15%的上限来算,44升乘以15%,就是6.6升。
那么,光是油箱本身,实际能装下的油就至少是44升加上6.6升,等于50.6升。
这还没算完。
除了油箱主体,还有一根从我们插油枪的加油口,一直连接到油箱的“加油管路”。
这根管子本身也是有容积的,根据不同车型的设计,它也能装下2到3升,甚至更多的油。
这样算下来,50.6升再加上2升多,总容量就已经奔着53升去了。
那么,距离58升的差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就涉及到这次加油的一个最关键的细节:车主这次把车开得有多“干”。
根据车主自己的说法,他平时加油都是三百块钱左右,说明他之前的加油习惯,是油箱里还剩不少油的时候就去加了。
比如还剩个七八升、十来升。
但这一次,他很可能是把车开到了油表指针几乎完全到底,车辆已经发出严重警告,油泵都快吸不到油的极限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油箱,包括我们前面说的所有安全余量空间和加油管路,几乎都是空的。
当一个几乎完全空的油箱,去加满油的时候,它能“吞”下的油量自然是最多的。
再加上有些加油站的员工在加油枪第一次自动“跳枪”后,为了凑个整数或者满足车主“加满”的要求,会再慢慢地、小流量地往里补一些油,这个过程也能再多加进去一两升。
把所有这些因素——油箱本身的超大实际容量、加油管路的容量、车辆被开到极限空的初始状态,以及最后可能的补枪操作——全部加在一起,最终出现一个接近58升的加油量,虽然听起来非常惊人,但在物理结构上是完全说得通的。
它是一个各种条件都满足了的极端情况,而不是普遍现象。
所以,厦门的这起“加油疑云”,最终可以说是一场非常有价值的汽车知识科普。
它提醒我们,说明书上的“额定容积”不等于油箱的全部容量。
当我们的车在油表亮红灯甚至快跑不动的情况下,加油量超过额定容积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度紧张。
当然,凡事都有个度,如果一辆标称40升的油箱,真的加出了60多升油,那差距就过于悬殊了,我们依然有权利、有必要去提出质疑,要求核对加油机的准确性。
了解科学常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能让我们对现代工业产品的精密设计多一份理解和信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