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搭载L3自动驾驶新车,第四季度将上市,为何花落广汽?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某一天,你的车能自己开车送你上班?遇到堵车时,它主动帮你切换最优路线;长途驾驶中,你还能安心在车上追剧、回信息。这听起来像科幻片的场景,很快就要变成现实了——今年第四季度,国内首款搭载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车即将上市,而抢到这张“头等舱”入场券的,正是扎根广州的广汽集团。

方向盘交给系统,究竟有多厉害?

要说清楚L3级自动驾驶的价值,得先知道汽车行业的分级标准。简单来说,L2级属于辅助驾驶,车辆能自动跟车、变道,但驾驶员必须全程盯着路况;而L3级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能独立完成转向、加速、制动,遇到紧急情况才会提醒人类接管。用业内人士的话说:“L2是人扶着方向盘,L3是车自己开,你只需要当个‘监工’。”

广汽这次推出的L3车型,能在高速路、快速路等封闭场景下实现完全自主驾驶。比如从广州开到深圳,车辆自己就能处理进出匝道、超车变道、避让障碍物等操作。更关键的是,它搭载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组成的“三重感知网”,相当于给车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就连200米外的施工路牌都能提前识别。

首款搭载L3自动驾驶新车,第四季度将上市,为何花落广汽?-有驾

为什么是广汽抢了“头彩”?

国内布局智能驾驶的车企不少,比亚迪有“天神之眼”,吉利推出了“千里浩瀚”,华为的ADS系统更是名声在外。但最终第一个把L3车型推向市场的,却是广汽。这背后藏着三个“杀手锏”。

首先是政策东风。2025年国家启动“人工智能+”行动,智能网联汽车成为重点扶持对象。广汽早早就拿到了L3准入试点资格,成为首批“吃螃蟹”的车企。用广汽总经理冯兴亚的话说:“我们和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光是测试里程就跑了上百万公里,确保系统能在暴雨、大雾等极端天气下稳定运行。”

首款搭载L3自动驾驶新车,第四季度将上市,为何花落广汽?-有驾

第二是技术底气。很多人不知道,广汽从2013年就开始研究自动驾驶,十年前就在广州大学城试跑过无人车。这次量产的L3车型,核心算法来自广汽自研的“星灵智行”系统,硬件上则与华为、英伟达等巨头深度合作。更厉害的是,他们还给车辆上了“双保险”——主控芯片和制动系统都有备份,一旦某个部件故障,备用模块能瞬间顶上。

第三招是生态布局。广汽没有单打独斗,而是拉着滴滴、小马智行等伙伴一起玩。今年内,他们和滴滴合作的L4级无人驾驶出租车就要下线,未来这些车收集的海量路测数据,又能反哺L3车型的算法升级。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让广汽在技术和商业化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从实验室到马路,跨越了哪些难关?

首款搭载L3自动驾驶新车,第四季度将上市,为何花落广汽?-有驾

把自动驾驶技术装进量产车,可不是把电脑塞进车里那么简单。广汽工程师曾透露过一个细节:为了让激光雷达适应南方潮湿天气,他们专门在海南做了三个月的高温高湿测试,连台风天都没放过。最终,雷达外壳用上了航天级涂层,内部电路板还加了防水密封圈。

成本控制也是大挑战。L3车型必须用激光雷达,而一颗雷达的价格曾高达上万元。广汽的办法是“组团采购”——联合其他车企和供应商,把采购量冲到百万级别,硬是把成本压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现在车上装的激光雷达,价格已经和高端手机差不多了。

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广汽给所有L3车型买了“智驾险”,最高能赔300万元。他们还设计了一套“渐进式提醒”机制:系统发现驾驶员长时间不看路,会先闪灯、再震动座椅,最后自动减速停车。用测试司机的话说:“这套提醒比驾校教练还严格,想走神都没机会。”

首款搭载L3自动驾驶新车,第四季度将上市,为何花落广汽?-有驾

未来的车,正在变成“四个轮子的机器人”

广汽这次抢跑L3市场,其实只是智能汽车革命的开始。按照规划,2026年他们的L3+车型将覆盖城市道路,2027年还要推出L4级自动驾驶。到那时,车辆不仅能自己找停车位,还能在商场门口自动接人。

更让人期待的是,智能驾驶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试想一下:早上出门前,车辆已经根据你的日程自动预热;下班路上,车载语音助手帮你订好晚餐;节假日长途旅行,全家人可以在车上打牌、看电影……这些场景,或许用不了三五年就会普及。

回过头来看,广汽能率先推出L3车型,既是十年磨一剑的技术沉淀,也是敢为人先的魄力体现。正如一位行业观察家所说:“智能驾驶就像马拉松,既要比谁跑得快,更要比谁跑得稳。”当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加入这场竞赛,我们离“上车就解放双手”的未来,真的不远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