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平均售价破28.7万,卢伟冰力挺小米,打造高端智能座驾

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说,小米汽车二季度平均售价25.3万元,含税后28.7万元,这个价格,已经摸到BBA的门槛,甚至有些车型已经并肩,30万元的价格带上,谁还能说小米是“低端”?

2025年,小米汽车卖了81302台,单季度,半年累计15.7万台,SU7 Ultra半年破1万,50万元级别的轿车、纯电销量第一,这个成绩让所有唱衰小米的人都得闭嘴。

汽车平均售价破28.7万,卢伟冰力挺小米,打造高端智能座驾-有驾

亏损也在快速收窄,二季度只亏了3亿,按照这个趋势,下半年很大概率能转正,作为一个新造车品牌,这种节奏,多少有点让人惊讶,毕竟同阶段的理想、蔚来、哪吒,谁不是亏得天昏地暗。

2025年小米汽车要进军欧洲市场,这消息一出,欧洲本地品牌压力山大,特斯拉、大众都得皱眉,不是他们不努力,是小米的打法实在太快、太狠。

家电业务这边也没闲着,2025年是大家电出海元年,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欧洲都已经落地,接下来还要去拉美和非洲,卢伟冰说要对标大金、三星、LG,做中高端产品,完全没有以前国产家电“低价走量”的套路。

汽车平均售价破28.7万,卢伟冰力挺小米,打造高端智能座驾-有驾

海外市场不打价格战,反倒是国内市场打得头破血流,2025年上半年家电价格战极其激烈,行业老大哥们都杀红了眼,小米也被盯上,不过小米顶住了压力,上出风空调、双驱洗衣机这些创新点,帮了大忙。

二季度空调出货超540万台,冰箱79万,洗衣机60万,都是同比大幅增长,线上空调市场量价齐升,这在行业里确实难得,说明小米不是光靠价格在卖货,是真有产品力。

海外新零售模式也在扩张,小米之家半年新开超200家,五年计划要开到10000家,这种大手笔,背后其实拼的是供应链、渠道和品牌综合能力。

汽车平均售价破28.7万,卢伟冰力挺小米,打造高端智能座驾-有驾

手机业务这块,卢伟冰很坦诚,全球手机市场低迷,增长难,谁都别抱太大幻想,自研芯片才是小米的玄戒O1表现超预期,这让小米拥有了芯片级的平台能力。

有芯片能力,未来产品的创新节奏、产品差异化、成本控制,全部都能自己把控,这种能力在大盘下行的市场环境下,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了小米能不能在下一个周期里站稳脚跟。

小米定了目标,中国市场每年份额涨一个点,全球手机年销2亿台,2025年预期1.75亿,和三星、苹果成为“铁三角”,听起来很狠,做起来压力极大,毕竟这两家也不是省油的灯。

汽车平均售价破28.7万,卢伟冰力挺小米,打造高端智能座驾-有驾

回过头看,2025年对于小米来说,是全面爆发的一年,汽车业务成了新引擎,家电和IoT撑起第二增长曲线,手机业务靠芯片和生态寻求突破,多线作战,几乎每一条线都在加速。

行业竞争格局剧变,原来小米只被看作手机厂商,现在却在用汽车和家电去挑战传统巨头,无论是BBA还是三星、LG,都感受到了压力,这种局面,其实也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缩影。

汽车平均售价破28.7万,卢伟冰力挺小米,打造高端智能座驾-有驾

小米的打法讲究“全域生态”,手机、汽车、家电、IoT彼此打通,数据、流量、渠道共享,这种模式背后,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供应链和技术的极致整合,谁能笑到还真不好说。

小米汽车能不能一直卖得这么好,欧洲市场会不会水土不服,海外家电业务能不能把模式跑通,这些都是未知数,国内价格战什么时候结束,行业洗牌还要多久,也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汽车平均售价破28.7万,卢伟冰力挺小米,打造高端智能座驾-有驾

未来几年,小米如果能持续高增长,毛利率继续提升,汽车业务转正,手机业务突破2亿台大关,那中国制造业的天花板又会被抬高一截,很多人都在观望,也有人在偷偷模仿。

这场游戏还远远没结束,BBA们会不会反击,特斯拉会不会降价,三星、LG会不会加大中国市场投放,行业的每一次变动,都会影响到最终格局。

汽车平均售价破28.7万,卢伟冰力挺小米,打造高端智能座驾-有驾

小米能不能守住现在的优势,不被对手反超,能不能在全球市场成为真正的“铁三角”,还是只能昙花一现,这些问题,留给时间和市场去回答。

一切才刚刚开始,2025年只是序章,谁能笑到谁会成为新一代的行业巨头,悬念还在,故事还在继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