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车主心滴血,新车价腰斩!比亚迪汉和唐一下砍到十六七万

刚提比亚迪就亏哭? 汉、唐降到十六七万,老车主:车贩子都不联系我了

朋友们,你有没有想过,花大几十万买的车,才开几个月就眼睁睁看着新车价“拦腰砍”? 最近比亚迪这波操作,可把不少老车主整得心里发慌——汉和唐这两款之前口碑不错的车型,一下降到了十六七万,销量是肉眼可见地往上冲,但老车主第二天翻手机就发现,以前总主动问“卖不卖车”的车贩子,电话居然都变少了。

老车主心滴血,新车价腰斩!比亚迪汉和唐一下砍到十六七万-有驾

说真的,站在咱们普通消费者角度,车企降价看似是好事,能花更少的钱买到心仪的车。 可你细想,买车不是买衣服,穿一季就扔,它是要陪咱们五年、八年的“大件”,谁能接受刚提车就贬值? 有组数据特别实在,2024年的时候,比亚迪汉开一年还能卖到原价的七成六,可到了2025年,海鸥的首年残值直接跌到了六成八。 这意味着什么? 相当于你花10万买辆海鸥,一年后想卖掉,顶多只能拿回6万8,比钱包破了个洞漏钱还快,换谁谁不心疼?

我身边有个朋友,去年年底刚提了比亚迪汉,当时落地快25万,还跟我们炫耀“新能源车省钱又有面”。 结果这才半年,新车价直接降到十六七万,他上周想打听下自己的车现在能卖多少,以前常联系的几个车贩子,要么说“最近行情不好,收不了”,要么干脆不回消息。 他跟我说:“亏点钱我认了,可总觉得自己像被品牌‘抛弃’了似的,当初买它是信比亚迪的口碑,现在反而有点寒心。 ”其实不止他一个,我在车主群里看到不少人吐槽,新车越便宜,二手车越难卖,以后再换车,还敢不敢选比亚迪?

可能有人会说,车企要的是销量,低价换市场没毛病。 但咱们潜在车主得想清楚,买车看的不只是眼前的价格,更要看长远的“保障”。 你想想,要是买了车之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一天天贬值,没有任何后续的支持,那这车跟买回家就缩水的家电有啥区别? 反而如果车企能多花点心思在车主的长期利益上,比如搞点硬件升级,让车开个三五年也不过时;或者像手机套餐那样,搞软件按月付费,想用什么功能再掏钱,不浪费;甚至推出官方回购政策,让咱们换车的时候少亏点,那这车不就成了“能生钱”的工具,而不是只会贬值的“负担”吗?

之前我去试驾比亚迪唐的时候,确实觉得它的空间够大,一家五口去周边游完全没问题,续航也能满足日常通勤,就算偶尔跑个小长途,也不用总担心找充电桩。 可当时销售只跟我聊配置、聊价格,压根没提过保值率和后续服务的事。 现在回头看,要是当时知道半年后会降这么多,我肯定会多犹豫犹豫。 毕竟咱们普通人赚钱不容易,买辆车得攒好几年的钱,谁也不想花冤枉钱。

其实比亚迪靠降价冲销量,确实让更多人有机会用上新能源车,这一点值得肯定。 但品牌要想长久,光靠“低价诱惑”可不行。 咱们消费者愿意长期跟着一个品牌,看的是它的服务、技术,还有那份“不被抛弃”的信任。 就像咱们找工作,不光看月薪多少,还看公司给不给交社保、有没有晋升空间一样,买车也是这个理,价格只是“锦上添花”,真正能留住人的,是后续的保障。

朋友们,你要是现在正在看车,会因为比亚迪汉、唐的低价入手吗? 还是会担心以后贬值太快,宁愿多等一等,看看品牌有没有后续的保值政策? 又或者你觉得,新能源车本身保值率就不如油车,低价买了先用着,也挺划算? 这样的“低价车”,你觉得值不值得入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