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MG4搭载OPPO智行手车互联,五年合作背后的小插曲
MG4预售那天,杭州的天气闷得厉害。新车一亮相,人群里就有人低声嘀咕:“这回又整了啥新花样?”其实我早听说,这代MG4首发上了OPPO智行手车互联。销售小王跟我讲,这玩意儿不是最近才拍脑袋定下来的,说白了,上汽和OPPO五年前就悄摸着开始琢磨这事。
说起两家合作,俞总还挺自豪。他有次在微信群里顺嘴提过——“去年十月,我第一次参加OPPO活动,那场面三四千人,全是冲着ColorOS去的。”他常念叨汽车圈要多学点手机圈那种直接面对用户的劲头,“人家搞APP、搞生态,我们老想着B端业务,落伍喽。”
其实智能座舱这事儿,他们也不是一天练成。十年前上汽喊出“你好斑马”,那会儿大家还觉得稀罕,现在倒像是理所当然。这几年折腾下来,到今天能把ICCOA系统打通,让手机和车无缝衔接,不容易。有师傅开玩笑:以后进车不用钥匙,用手机刷脸得了。
再说到设计,邵景峰亲自操刀。他自己也坦言,这代MG4收敛不少,“海外市场喜欢硬朗线条,小钢炮范儿;国内呢,更吃柔和圆润。”有次茶歇时他吐槽,“我们团队压力山大啊,一边要照顾传承,一边还得全球化适配。”不过尾灯还是坚持留了一点“小倔强”,据说灵感来自上一代英国老款,那会子在国外卖疯过。
身边邻居老杨前阵子换了辆旧款MG,说起空间来眉飞色舞:“后备厢三层,还能藏个1米75的大汉!”结果用没几天,他老婆塞进去半年的杂物不舍得扔。女司机就是这样,对空间要求比男司机高太多。我自己试驾时发现,新版连储物格都加宽了一点,不过主驾驶座椅靠背调节还是有点紧绷,不如某些日系品牌顺滑——这个细节估计只有真坐进去才懂。
聊配置的时候销售一脸神秘地补充一句:“你别看它便宜,其实铝稀土合金材料可是行业首创,以前特斯拉专利卡脖子的地方,现在我们突破啦!”维修师傅张哥私底下却提醒我,这种材料虽然轻,但磕碰修起来可不便宜,有次隔壁修理厂一个事故件光材料费就让客户心疼半个月工资。不过安全性确实提升不少,他拆检时直夸焊接工艺扎实,比早年进口货差距小多啦。
电池部分更热闹。据李峥介绍,他们用的是清陶半固态电池,据称液体成分压到5%。这个技术到底牛不牛?群友阿豪做过一次极限续航,从城西一路跑到滨江,下高速表显还有50公里余量。“理论530km综合续航吧,你正常开空调、带娃上下班400km肯定没问题,”他说。不过维修站小吴建议半年检查一次电池状态,有位粗心大姐冬天忘关驻车加热,把SOC掉到了20%以下,还好没出毛病,否则保险都不好赔付。
营销策略方面陈萃挺直白,他坚决否认模仿同行什么致敬路线。“我们就是想让人一眼认出来这是MG,不管尾灯怎么变,都保留自己的味道。”他举例:同级别对手卷价格拼配置,可他们偏偏另辟蹊径,比如CTB技术、一体式热管理,还有即将普及的半固态方案。这些都是别人暂时学不了的优势。他私下跟研发组吵架,为争取更多原厂改装选项,据说未来甚至可能推裸配版给年轻玩家DIY——只是不知道售后会不会被投诉忙晕头。
生活场景也是本届发布会的一大看点。一堆短视频里演情侣、姐妹淘、一家三口,各种情境切换。我问销售妹子,她乐呵呵地解释:“现在买A级两厢的不光图省油省钱,更讲究个性改装。”她晒朋友圈晒爆改案例,从彩绘贴纸到内饰氛围灯都有现成教程。不少男生反而爱这种DIY乐趣,只不过外界一直误解“两厢=女性专属”。实际上国外街头,两厢经常被当作运动入门款,小伙子们争着抢着换轮毂包围套件,在国内反倒标签化严重罢了。有意思的是,有位90后的哥们提议厂家直接卖钢圈基础版,让玩家随心折腾,也算另类市场洞察吧!
最后关于颜色选择,全新MG4真是花样百出。海岛蓝、东来紫这些名字听起来像诗一样,我老婆第一眼看到清波翠就盯住不放,她觉得每个颜色都有故事感。我个人更中意星野灰,看起来低调但夜晚路灯下一扫特别耐看。据内部消息,将来或许还会上限量涂装版本,就怕喷漆工艺成本太高难以推广罢咧……
写完这些碎碎念,再想起发布会上陈萃激动落泪那幕,其实很能理解。他后来在休息区抽烟的时候悄悄嘟囔一句:“以前中国品牌被堵死路口,如今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次……” 旁边工程师插话:只要愿意钻研,总归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嘛!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源于现场采访与业内交流闲谈,如需深究请查阅官方渠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