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不装了,摊牌了。
汉兰达这一波从45万直接干到23万,属于是高台跳水不带水花,直接脸着地,砸出一个巨坑,把自己埋了。
讲真,开了这么多年车,见过降价的,没见过这么自杀式降价的。这已经不是降价了,这是在给自己的过去一记响亮的耳光,啪的一声,把那些年加价提车的兄弟们都扇懵了。
我仿佛能看到2021年的4S店销售,那个牛气冲天的样子,现在正躲在厕所里,一边抽自己嘴巴一边哭,嘴里还念叨着:“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为什么?这事儿为什么会发生?
很多人说,是竞争激烈,是国产车崛起了。是是是,这都对,但不够深刻。这根本不是什么商业竞争,这是一场修仙界的围剿。
以前的丰田,尤其是汉兰达,就是车圈的金丹期老祖。稳如老狗,功法扎实,江湖地位在那摆着。大家买它,图的就是一个“稳”字,一种“这老头轻易死不了”的信仰。
但现在时代变了。一群筑基期的小年轻,理想、问界这帮人,不跟你讲武德,直接开挂。他们人手一个“大彩电系统”,动不动就给你“冰箱沙发大三居”,功法花里胡哨,但架不住年轻人喜欢。他们不跟你拼内力,他们直接掏出加特林对着你扫。
老祖怎么办?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金钟罩铁布衫”(也就是所谓的可靠性),在人家的“意大利炮”面前,就是个笑话。
打不过,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掀桌子。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理想就是把餐具舔干净了,现在丰田这一手,就是直接点燃了餐厅的煤气罐。
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就是典型的“黑暗森林”法则,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丰田现在选择把自己往盒里塞,但塞之前,必须拉几个垫背的。
我们再来看看汉兰达这件“法宝”本身。
5米1的车身,7个座,像个压缩毛巾,泡水里就涨老大。第三排能坐成年人,不像某些同行的“宠物专座”,这点得承认。2.5L混动,油耗5个多,对于这么一个大家伙,简直就像是给一头大象喂草,居然还能跑。开起来那个感觉,怎么说呢,就是稳。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开过这玩意儿。它的底盘就像一个中年男人的老腰,为了撑起这个家,练得邦邦硬。过弯的时候,你就感觉这老腰在跟你说:“放心,有我,塌不了。”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它的内饰,你不能说是朴素,那简直就是毛坯房。那个中控屏,讲真,我家的微波炉屏幕都比它大。昨天热个剩饭,我还研究了半天它的智能菜单,感觉比开汉兰达有意思。车机系统?不存在的,它的智能化程度约等于我家的拖把,你往哪推它往哪走,绝不给你一点惊喜。
在2024年,卖一个内饰还停留在2014年的车,这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现代科技的无情嘲讽。
那么问题来了,23万买它,香不香?
这问题就很有玄学味道了。这就好比问你,花钱买一个过气网红的签名照,值不值?
对于那些依然信奉“丰田教”的信徒来说,这是神迹。这是他们的神明终于肯低下高贵的头颅,亲自下凡普度众生了。他们会热泪盈眶地刷卡,然后开着这台“移动的诺基亚”回家,心里充满了信仰被充值的快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对于被新势力惯坏了的年轻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骗局。
“什么?23万买个车,第二排座椅不能前后调?我奶奶的轮椅都比它灵活!”
“这车机?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连夜把科技锁死回石器时代。”
“没有智能驾驶?坏了菜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这车连老头乐都打不过,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它了。”
所以你看,这就是认知断层。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那个意思。
丰田的这一刀,砍掉的不是价格,是它自己最后的那点“品牌玄学”。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我不神了,我就是个卖车的,而且现在卖不动了,求求你们快来买吧。
这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神仙打架,凡人吃瓜看戏还能捡装备。
但对整个行业来说,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所有传统巨头心态都崩了的信号。当一个曾经最体面的人,开始在地上打滚耍无赖的时候,就问你怕不怕?
这帮新势力,简直就是一群疯狗!
所以汉兰达降价,不是因为它想通了,而是因为它被逼疯了。一个疯子,你不能用常理去判断它的行为价值。你问我23万的汉兰达值不值得买?我只能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买它,就是一种对这个荒诞车圈的投票,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行为艺术。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