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圈夏季混战升级,新势力央企合资品牌谁能坐稳头把交椅

有没有觉得,每年都说“今年车市真卷”,但一到夏天,又好像格局会突然拧麻花、变调子?

新势力、央企混战,合资品牌居然能苟住回血,新能源还能一把梭哈——这一切,你敢说一年前能猜到?

说到底,车圈的真理大概就是一句话:没有谁能一劳永逸地坐稳头把交椅。

C位?说变就变。

咱打个比方,整个中国汽车圈,哪像平静的水塘,更像极限漂移的赛车场。

谁都想冲那第一个弯道,但弯多,路滑,风向说变就变。

当7月来临,大厂工人纷纷告别生产线,准备年度设备“体检”,市场仿佛也跟着一起嗑了安眠药——往年这可不就是传说中的淡季嘛。

但今儿可不一样。

有点看头。

有点悬念。

按理说,该歇就歇的车厂们,这回因为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刺激着消费细胞,行业“整治”力度一拉满,让汽油味和电流声都更大点劲,同期对比,还真涨了点。

可别觉得涨点没啥。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新能源可是亮点担当。

谁能想到,新能源的热度已经从国内烧到国外,销量刷到历年单月新高?

尤其纯电,狂飙突进,插混和增程那点“小聪明”,现在也得让位给大势所趋。

牛的不只是体量,关键是涨得快、破得猛。

你瞅瞅主战场,码头工人都说忙,到底啥势力在扛大旗?

说起来,过去咱们说新势力,可能还带点戏谑的语气——创客潮,有钱人砸盘子,不差钱的样子。

现在这局不一样喽。

零跑和小鹏能跑能飞,销量数据跟上了兴奋剂似的,不断创出新高。

华为、小米这俩大佬横空出世,手里的武器都升级到了智能、生态,光是名头就能把主流品牌逼得喘气。

中国汽车圈夏季混战升级,新势力央企合资品牌谁能坐稳头把交椅-有驾

三大央企的“一号工程”你还以为只是政策任务?

呵,实际操作起来,那叫一个“排兵布阵”、一点都不讲武德,销量蹭蹭蹭就往上飙。

倒是合资,各种洗白自我完善,以为要被拍死在沙滩上,这会儿其实有点守得云开见月明。

混战——用互联网梗来说,就是:“车圈也有自己的百团大战集结号。”

数据不会说谎。

咱细抠一把。

7月,乘联会数据摆一排,汽车总产销259.1万辆和259.3万辆,虽然环比下滑,但同比拉起来就不一样了,13.3%和14.7%的上涨。

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60.4万辆,同比涨了21.3%,头顶都能顶破天。

市占率过七成,比去年多出3.8个百分点。

这就像班里前十名,不仅自己提分,还把别人的空间也吃掉了一半。

你再往前看,今年以来,国产乘用车卷出生天,1087.3万辆,增幅高达24.4%。

哪怕放显微镜看,新能源表现更猛。

7月新能源产销124.3万辆和126.2万辆,同比能掀桌的那种上扬——26.3%和27.4%。

新车卖出去一半快是新能源,这比你斗地主抽到王炸还要刺激。

总体市场容量稳得很,但消费结构往新能源倾斜已肉眼可见。

便宜点的15-20万区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积累销量达176万辆,比去年多13.2%。

中国汽车圈夏季混战升级,新势力央企合资品牌谁能坐稳头把交椅-有驾

A0、A00级的小可爱们,受政策激励,销量飞涨,一辆小型纯电SUV吉利星愿,单月狂卖44274辆,连新车销冠都让出来了。

谁还记得曾经家用车要中级、商务要B级的那套标配?

这波年轻人成长起来,把“高性价比”“够炫酷”当成选车唯一的筛选器。

你以为自主品牌卷得够狠?其实燃油车还真有点无力,10-15万之间搭便车的日子已不复存在。

海外的故事也很带劲。

汽车出口57.5万辆,同比多拉了22.6%。

中国汽车圈夏季混战升级,新势力央企合资品牌谁能坐稳头把交椅-有驾

新能源汽车出口22.5万辆,环比居然还能拉高10%,同比涨幅都快翻番。

最夸张的是插混出口,7月狂卖8.5万辆,同比暴增2.2倍,说是“技术出海”的最佳广告也不过分。

中国汽车圈夏季混战升级,新势力央企合资品牌谁能坐稳头把交椅-有驾

车圈如果有段子,必须加一句:“祖国汽车出口就是牛,别人不信自己来数。”

新势力阵营呢,小米的“初登场”,零跑、小鹏的“稳扎稳打”,让人恍惚间以为回到移动互联网创业潮的巅峰。

零跑7月份首度突破5万辆,年青人买车首选不再是汽车广告的老套词,而是真枪实弹的销量。

小鹏一鼓作气,三万六千多台销量破纪录,MONAM03持续交付在万辆以上,都快成流水线明星。

中国汽车圈夏季混战升级,新势力央企合资品牌谁能坐稳头把交椅-有驾
中国汽车圈夏季混战升级,新势力央企合资品牌谁能坐稳头把交椅-有驾

小米汽车嘛,首次突破三万台,眼瞧着门店像蘑菇一样拔高,97座城市有352家店,扩张速度不输快消品。

鸿蒙智行(问界、享界那一票)也不是来看戏的,7月直接交付47752辆。

大佬跨界,科技牌、创新流、生态圈,玩得花。

传统意义上的“车很贵,只有车企能干”这事已经一去不复返。

理想虽然掉了点链子,交付量三万出头,同比环比都有点低,下滑15%,网上热议碰撞测试,怕不是市场要让位了。

蔚来在高端纯电那块守着两万出头盘子,纯粹熬资历的代表,面对海浪一样的新对手,压力山大,不进则退。

央国企的“一号工程”是真的拉风,红旗一马当先,单月销量破3.7万辆,累计用户突破两百万,老牌豪华一改往日“高岭之花”姿态,新能源产品暴涨66.1%。

燃油车虽然只微涨5.1%,但也是稳中带升。

岚图连续六个月增长,七月交付12135辆,MPV梦想家居新势力之最。

深蓝表现也不差,主力车型撑起门面,S05、S07卖得溜,S09刚出场就有潜力,季度计划已经排满。

智己交付7027辆,LS6和L6两款纯电是“主力弹药”,马上新一代增程车LS6、6座SUV LS9也要来。

极狐差一点万辆,但同比涨幅50%以上,稳如老狗。

值得复盘的还有合资们。

一汽丰田,天津迁址后气势新高,交车68034辆,比去年多3%。

广汽丰田66018辆,铂智3X卖出新高点,“智能驾驶辅助”的总里程噌噌地涨,差点赶上科幻片。

上汽大众8.3万辆,虽没特别新高,总归稳得很,主力车型稳定军心,主攻新车上市和改款节奏。

一汽大众113026台(含进口),份额提升,“大众牌”销量也涨了一截,新一轮产品攻势蓄势待发。

北京现代表现反而亮了眼,7月卖17761辆,比去年多41.5%,真像打了鸡血。

“焕新一口价”拉新客,纯电SUV ELEXIO即将补位新能源,这波算是硬刚出来的。

车市到底发生了啥?

表面都是涨啊、爆啊,实际拍着热闹,却暗藏玄机。

新能源的席卷胜利,真代表油车就此出局吗?

上海、北京的资深车友一边在门店排队新车,一边琢磨油和电的拉扯——其实还看不清大结局。

国产品牌狂飙的背后,是创新还是“价格战”的无尽泥潭?

合资反弹,是终于理解本土用户,还是短时反弹,能不能转正,还要再看季度考核。

再说回央国企,表面看风生水起,其实考验的是平台整合力和持续创新力。

互联网+造车浪潮推倒“铁饭碗”标签,可创新和稳健兼顾,市场永远期待下一个巨头爆发,谁能想到明年会是哪个新玩家闪耀?

中国汽车圈夏季混战升级,新势力央企合资品牌谁能坐稳头把交椅-有驾

中国车市进化的底色,其实是一种“开放+内卷合奏”。

既可以卷技术、卷生态,也能卷资本、卷服务。

你敢想嘛,一场“百团大战”竟然让原本枯燥的行业玩法变得像打游戏升级一样过瘾?!

但卷归卷,最后拼的还得是产品创新、品牌体验、用户服务。

新能源的高增长阶段,必然要面对政补退坡、竞争洗牌、阶层分化。

纯电、插混谁更能打?消费者还会被“黑科技+性价比”组合拳蛊惑吗?

换句话说,每一条赛道都藏满奇兵,没人敢说自己绝对稳赢。

回到最初设问:

车企C位真的能坐稳吗?

答案大概率还是“打破常规,永不设限”。

今年的销量和创新节点,仅仅是行业演化的新高点,不是终点。

政策、智能网联、全球出口,三轮马车一路狂奔,但赛道每时每刻都可能变道。

这一局谁最后站在领奖台,没人敢打包票。

反正,中国汽车产业这一轮混战,留给所有玩家的唯一忠告就是——学会随时“二次创业”、敢于“自我革命”。

小卖家能一夜封神,大品牌也可能跌落神坛,关键看你能不能跟上市场节奏。

你说谁会成为下一个爆款?会不会某个现在还不起眼的“小透明”换个轨道,成为下波黑马?

都说“兵无定势,水无常形”,中国车市最不缺的就是变数和可能。

看客如你我,何妨押注一下,留言讲讲你更看好哪一派、哪款车?

说不定,下季度榜单出来,你就成车圈“预言家”了呢!

中国汽车圈夏季混战升级,新势力央企合资品牌谁能坐稳头把交椅-有驾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