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口气把门拉开,手刚搭上车把,他嘴里就冒出一句:哎哟,我这门是‘轻拉开’,特方便!我顿时懵了,轻拉开?这词听着跟百万超跑似的高端配置差不多。结果一问,才知道是极氪的设计,20多万级电动车就能享这待遇。真是越看越新鲜。
我心里咕哝着:这玩意儿值不值?某种程度上,是个讲究用户体验的小心思。你知道吗,开车十多年,我没想到开车门还能有这么多花样。朋友笑道:极氪这品牌是吉利的高端电动线,001和009都用这玩法,方便又有点仪式感,跟普通车门开法不一样。我脑袋里立马描绘那种轻轻一拉,车门自动轻启动的顺滑感,想象着冬天手套湿冷也不用硬扯门把,确实搭理人。
但要说实操差别……我其实有点保留。一般20多万的电动车,门把手设计很标准,直接拉扯,没那么多繁琐。极氪这轻拉硬件多了,采购和安装难度也不低,背后的供应链得多复杂才行?我那会儿跟供应链老张聊天,他说门把手这种小零件,供应商要支撑复杂电子机械结合,成本蹭蹭往上走,背后是几家大供应商的博弈。就像做蛋糕,传统门把好比普通面粉,只要面粉合格,活儿就简单;轻拉开则要加特殊酵母和独门配方,只要任何一环搁浅,蛋糕就塌了。
说实话,我翻了下笔记,发现很多同价位竞品,比如比亚迪汉EV,虽然动力和续航在线,但门把手部分就是普通机械型,材质也算不上特别高级,毕竟成本得控制。相比之下,极氪这一波的设计思维挺大胆。如果你买新车,开门的第一秒感官都能有特别体验,这确实是少见的。但我也自己嘀咕:这种配置会不会成摆设?车主日常使用频次那么高,耐用和便捷才是王道。
我问我朋友:这‘轻拉’门把手好用不?有没有偶尔卡顿或者冬天冷了反应差的情况?他点头:偶尔会有,特别冬天冰冻不太灵敏,但整体还行。反正比起用力拉门霹雳啪,温柔多了。我想补充一句,我之前看过某次车主论坛吐槽,一个人说这功能用几天就腻了,纯属心理安慰;另一个又说,这才是文明人用的门,把手都能轻柔对待,别让它伤感情。挺现实的争论。
对了,说到成本,我刚才临时心算了下,这种电子机械结合的门把手,百辆车下来额外成本大概得上两三万块(估算,样本少)。这在整车制造环节里不是小事,极氪敢下这个血本,其实很说明态度。现在车企成本压力大,哪够随便就浪费资源?这个设计,给人感觉挺花真金白银打造,不是嘴上说说。
不过我想,这轻拉门到底算是创新,还是噱头,还是纯体验优化,恐怕得长期用下来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类似细节的设计?不说豪华品牌,就说二十几万级别的车,这种升级细节到底影响生活几何?我猜测(不确定)极氪写这块细节,是想拉开和同级比亚迪、蔚来的差距,毕竟买新能源车,差距多集中在智能配置和细节体验上。
跑题了,顺便补充个趣事。我有个哥们买了辆比亚迪汉EV,车载系统反应挺快,但他说他最头疼的居然是座椅调节太死板,每次调整完找不到自己惯的舒适角度,好像越智能的车,越容易让人手忙脚乱。这是不是说明,车企在极致创新的基础体验还得扎实,细节不能疏忽?
我前面说轻拉开门是很有诚意的小设计,算有点大了,毕竟只有一项配置还远谈不上真正拉满用户体验。但作为研发、供应链都不是表面功夫的人,我敢说,极氪这步棋还是下得挺明确的,不止是噱头,更是精准用户群的需求体现。
对了,其实我刚才还挺好奇,这按键的材质和反馈手感,是软胶好还是硬塑料好?这段先按下不表,等我再找机会亲自去试试再来细说。
最后问大家一句,你们自己买车时,有没有特别在意这种看似细枝末节的配置?会不会因为一两个小细节,就决定舍谁家?换句话说,门把手这一拉,真能拉住你的心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