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这事儿,真是中国科学家在‘拼命跑’”
刚看完这篇文章,真想跟大家叨叨这个“固态电池”的技术前景。固态电池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追求”之一,安全性高、体积小,续航久,还充电快。但这些年咱的期待就跟那提前过年似的——一喊就是“再等等,快了!”2025年跳到2026年,又跳到2027年……不免让人捏一把汗:研究和量产之间,总差着那几步路。但这回中国科学家团队的两项突破,可是狠狠地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中国科学院黄学杰团队就干了件让圈里人啧啧称赞的事——300次循环后容量还有70%,还支持5C充放倍率!别看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可是硬科技支撑,研究成果还登上了《自然-可持续发展》。另一边,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团队的成果也不赖,一体化柔性电池能反复弯折两万次不掉性能、复合正极的能量密度甚至提升了86%。听着是不是挺燃?就像过去不敢想象的“黑科技”,现在突然有了点落地的“苗头”。
国外的大佬们也没闲着。丰田今年密集发力固态电池,号称2027年就能推出近千公里续航的车型,甚至能10分钟充到80%。“固态电池能顶替加油站的速度吗?”这可能是丰田等车企都想尝试回答的问题。但话也得说回来,国内外的固态电池目前更多是停留在实验室,想实现真正走进量产,还有漫漫长路。
那也别就“沉不住气”。目前市面上能真买到的半固态就有,比如售价10.28万元的名爵 MG4,这辆车搭载的磷酸铁锂半固态电池已经能做到530公里的续航了。另一家蜂巢能源,也搭建了半固态产线,为宝马 MINI 的下一代车型供应电池,到2026年还要大规模量产。
不过你别以为“半固态就了不起”。宁德时代则在另一个技术路线上卯足力气——钠离子电池。这玩意儿零下40度还能保持高能量效率,关键还做到了针刺“不起火不爆炸”。宁德时代干脆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钠新”。“你们玩固态,我不跟了,我钠新稳住了!”可见,电池技术的这场赛跑,谁也不落后。
最急的还是国内车企。今年各家都拍了桌子:不论固态还是半固态,能量密度高、续航时间长、安全性能靠谱的电池,一定要早早装车。在东风奕派去年搞的小批量生产线上,我们已经能看到国内车企想率先在下一代新能源技术拐点里杀出一条路的决心。
不妨说,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到“固态电池之战”的前夜。未来三到五年,谁要真能量产出低成本、安全的固态电池,不仅会掌握电池技术话语权,还能彻底影响行业格局。这事儿,真是场拐点上的跑步。对咱们消费者来说,也就盼着这一天早早到来吧: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距离,越来越短了。
你对固态电池的未来怎么看?快来说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