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1-8月轿车销量榜揭晓:星愿登顶,轩逸第6,艾瑞泽8排第26
2025年的车市,像一场无声的风暴。风起于青萍之末。却席卷了整个江湖。
星愿——这个名字听起来温柔。甚至有些文艺。但它在1-8月的销量榜上,以29.3万辆的成绩登顶。不是逆袭。是碾压。你没看错。一款A0级小车。干掉了所有“老牌神车”。它凭什么?是价格吗?是营销吗?还是……我们根本看不懂的用户心理?
小微型车霸榜前三。宏光MINIEV、秦PLUS紧随其后。一个23.8万。一个23.5万。差距微乎其微。但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这些车。不再是“买不起大车才退而求其次”的代名词了。它们成了主动选择。成了城市出行的新图腾。
小米SU7冲进前五。19.6万辆。对一款新势力轿车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雷军又一次证明了他的“流量+产品”公式。依然有效。它不便宜。起售价21.58万。但它卖得比谁都快。为什么?因为年轻人不再只看“三大件”了。他们要看智能座舱。要看生态互联。要看品牌态度。要的是——身份认同。
轩逸。第6名。19.1万辆。作为燃油车的最后荣光之一。它还在坚持。朗逸、速腾、帕萨特也都进了前十。德系三剑客。日系双雄。看似体面。但细看数据——全都在下滑。轩逸同比去年少了近4万辆。朗逸少了3.2万。这不是波动。是趋势。是退潮。
新能源已不只是“冲击”。它是主流。是规则制定者。榜单前五。清一色新能源。没有例外。纯电+插混的组合拳。打得传统燃油车节节败退。曾经的王者卡罗拉。如今排在第33位。月均销量跌破万辆大关。思域更惨。累计仅3.4万辆。月均不足5000。那个“平民性能王”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艾瑞泽8。第26名。看起来不太好看。毕竟去年它一度冲进前十。但现在呢?1.1万辆月均销量。说实话——并不差。尤其在自主品牌中高端轿车里。能稳住这个数字。已是不易。奇瑞的技术底子厚。发动机调校出色。底盘扎实。可为什么上不去?品牌?渠道?还是……消费者已经不再为“性价比”买单了?
你看逸动。第18名。红旗H5。第19名。一个是国产家轿老将。一个是豪华品牌下探。两者都守住了阵地。但都没有突破。说明什么?市场正在两极分化。要么极致便宜。要么足够高级。中间地带。正在被挤压。被吞噬。
卡罗拉为何跌出前30?不是它变差了。是对手太强了。是用户变了。以前人们买车。看耐用性。看省油。看空间。现在呢?看智驾系统。看语音交互。看OTA升级。看能不能自动泊车。能不能远程控温。能不能跟手机无缝连接。
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三年前。L2辅助驾驶还是高配专属。现在。10万级的车。都能实现高速NOA。你说传统车企怎么追?研发周期长。供应链重。决策链条复杂。而新势力。一个软件更新。就能让用户感觉“新车到手”。
但别忘了。车终究是交通工具。安全。可靠。耐用。依然是底线。小米SU7再火。交付压力巨大。品控能否跟上?星愿销量惊人。但它的续航。它的智能化。真的能满足所有场景吗?秦PLUS靠着DM-i技术打天下。可一旦竞品推出更高效的混动系统……红利期还能撑多久?
2025年1-8月。轿车市场总销量同比增长6.8%。表面看平稳。实则暗流汹涌。每一家车企都在赌。赌技术路线。赌用户心智。赌未来五年谁能活下来。
蒙迪欧。君威。这些美系车。还在挣扎。月销几千台。靠情怀支撑。型格。CC。奔腾B70。更是垫底。累计销量刚过万。它们输的不是产品力。是节奏。是错过了转型的最佳窗口期。
而那些逆势上升的呢?比如日产N7。累计超2.6万辆。稳步爬升。极氪001虽然掉出前70。但它的用户口碑极佳。零跑B01、汉L也在调整策略。准备反攻。
所以——销量榜背后。不是数字游戏。是一场关于生存的战争。谁能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中。守住基本盘。又能开拓新边界?谁就能笑到最后。
星愿夺冠。是偶然吗?不。它是精准定位、极致成本控制、爆款营销的集合体。轩逸第6。是燃油车的倔强。也是黄昏前的最后一抹余晖。艾瑞泽8第26。看似落寞。实则仍在战斗。每一个排名。都是血与火的写照。
下一个季度。小米会不会继续猛冲?比亚迪能否守住前三?特斯拉Model 3改款后能否重回巅峰?传统合资品牌。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答案。不在PPT里。不在发布会上。而在每一辆车开出4S店的那一刻。在每一位车主按下启动键的瞬间。
车市如棋局。落子无悔。你。看懂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