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三百亿港元说再见,理想i8发布会血亏现场“用户不是实验小白鼠!”
20亿人民币,能在一线城市整栋地产楼都买下半扇门了。但这回,20亿没砸出什么高楼——只换来理想i8那场让人“面面相觑”的新车发布会。全场技术词满天飞,投资者用脚“投票”,三个多小时后港股市值蒸发超300亿港元。这画风,和中国汽车圈烟火气“人间观察”版的发布会比起来,真是两重天。理想的这场重头戏,究竟是“技术革新”的高光时刻,还是把用户和市场的耐心当小白鼠试毒?问题抛出来,咱们先别急着给答案,拭目以待。
理想i8发布会,咋说呢?谁家新车发布会成了“技术自嗨大会”!李想台上PPT一口气咔咔讲了一小时啥AI大模型,听得直播间网友狂刷“价格呢?”“参数呢?”。你说这到底卖车还是卖AI股啊?高管们热衷往PPT塞黑科技词汇VLA架构、INT4量化、端到端部署……普通人听完脑瓜嗡嗡直响。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胡萝卜,人家非得同你科普DNA序列,最后你啥都没买着,还怀疑人生这是不是套路?
理想这回和隔壁同行比,明显发力方向用错了劲。看看小米SU7人家说什么“冰山安全舱”,问界M7直接往“油电双修”上靠,哪个不是拿普通人听得懂的生活小场景做文章?反观理想,差点把发布会整成一场985高校AI结课答辩秀,目标用户一头雾水,只想找个会吹三排风的座椅,结果却被AI点外卖好一番“洗脑”操作。冲突对立摆这了理想炫技术,用户只要方便靠谱。
事件后续如剥洋葱。市值“地震”后,理想的新车定位竟然更迷了口口声声说“重新定义纯电SUV”,咋一看像要对标特斯拉,结果既没超充网络护航,也没乐道的换电体系当护身符,反倒在MPV和SUV里徘徊,定位像极了小学生写作文找不到主题。丰富的对比素材也成了网友吐槽宝典,汽车论坛里i8和乐道L90的参数、价格逐项PK,乐道直接甩出“顶配不超32万”,这操作妥妥狙击。广大车友齐刷刷喊话理想装备再牛,也得有“人味儿”。
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你买车是想解决“带娃出行”“全家自驾”“谁去给车充电”这些具体问题,不是和厂商掰扯AI写几行代码。明摆着,理想的高管沉浸在自家技术里头,消费者关心的通风、换电、实用配置却成了陪衬。前几年,李想靠着一句“移动的家”,一夜间撬开奶爸车市场;现在却被“参数堆砌”把阵地丢了——这是潮流使然吗,还是自己忘了初心?
市场风向陡然逆转。发布会落幕,表面看风平浪静,理想该卖的还得卖,展厅门前还是有人围观。可风头过去一周,冷静细品,这20亿烧掉的,不只是广告费,更是用户信任和期待。居然早有投资人冷嘲热讽上市、融资、小牛市那套,老百姓都见多了,一群技术高管以“AI赋能产业”为KPI,做发布会跟开投行路演似的,忘了老百姓喜欢什么车。反方声音也起来了有博主帮老百姓算账——那么多高深词汇、人工智能宣传,落地体验还不是开车带娃、上下班堵在三环?
理想这场“技术盛宴”并非他家独有。小鹏G9当年同样翻车,把激光雷达、芯片砸市场,搞得大家一头雾水,最后销量惨淡;智己L6这阵子靠“超快充固态电池”飙概念,上市后用的还是最常见的铁锂电池。大家的耐心,顶多撑3分钟。你甭把用户当傻子,点进直播间的,全是来算自家钱包的,不是来长AI知识的。这里最大的问题是,谁都以为牛X的技术就是王炸,却忽略了情感共鸣和场景需求。
更扎心的还在后面。理想i8还有能进军奶爸圈的实打实优点——比如航天级POM内饰、第三排空间比MEGA多四厘米,但这些真正为用户考虑的卖点,却被埋在“AI写代码”环节里当背景板。车商高管沉浸在一堆专业术语里,甚至忘了最核心的东西你发布会应该是“情绪按摩”,高端技术参数不过是手上精油,抹得不好,能头晕!
剧情反转,你以为资本市场抛售只是短期波澜?这才是理想最大的成长礼。科技创新,归根到底得让老百姓愿意为它埋单。不妨换个角度这场翻车发布会,扎扎实实暴露了中国新势力造车如今的集体“本领焦虑”要科技感、要细分市场、还得显高端,全套整下来,就差消费者“买账”了。
一场发布会搞砸,过去靠“奶爸车”“移动的家”迅速崛起的理想,如今体会到了市场的铁拳。甚至有媒体翻出三年前理想ONE的发布会录像那会儿没啥AI黑话,CEO李想和一众高管直接聊“娃哭了能不能静音”“爸妈能不能打游戏”,通俗易懂、亲情满满,就是中国家庭用户最想听的。三年过去,公司做大了、PPT花哨了,可产品却少了原来那股接地气的“匠心”。
前有特斯拉用超充网络筑高墙,后有乐道靠换电技术打差异化,问界更是学会了压榨情感卖点提升调性。反观理想,豪掷20亿烧了一场“技术大戏”,结果主角跑偏,配角抢戏。消费者“不买账”,资本市场用市值蒸发三百亿来投票,这波教训顶得上十年运营。
用户不关心你VLA架构有几层,有没有INT4量化模型,他们只关心座椅能不能吹到第三排、充电桩是不是全城通。其实家用新能源车拼到比的还是谁更懂消费者——产品做出温度,才是赢家“杀手锏”。想当初雷军拆Model Y、余承东用“百万级悬挂”卖概念,不都是同一个套路,把干货参数揉进情感里,给用户一碗热气腾腾的“心理鸡汤”。
理想i8轰轰烈烈一出场,成都4S店门口人流如织,大家实际上心思早动了别家的“新花样”。很多客户的第就是“能不能像乐道那样换电?”嘴上喊的全是增程式时代“遗音”。等到真想买单时,心里还捏着小米SU7和乐道L90的参数单。在影子市场里,理想i8已经沦为“性价比鄙视链”的洼地,技术再牛,也扛不住群众的现实对比。
大家别光看数据蒸发、PPT答辩,理想真正的危机是品牌人设滑坡。以前看理想发布会,大家都盼着“奶爸车又出新花活了”;现在搞得像硬核财经栏目,“AI调度流程大表演”,用户根本不买单。最讽刺的是什么?本来i8身上还有一堆抓人的卖点,比如降低甲醛的航天级POM材料(母婴群体肯定爱),第三排空间直接爽翻家庭用户。可惜这些全被“黑科技转型”话题淹没了。
更扎心的现实是,理想到现在自家4S门店的销售都在“上火”——可劲儿给客户讲AI自动驾驶、智能化体验,对面的准车主“吃瓜群众”就想知道你能不能比隔壁换电、快充、空间再多做点文章?结果好处没出来,竞品却趁机加码营销,发布会现场还没讲完,乐道那边直接“顶配不超32万”海报横扫自媒体。销售们吐槽,客户都问i8能不能“秒换电”,说明确了,这就是“用户痛点管理”彻底失控。
品牌和情感的裂缝一旦拉开,再高冷的技术护城河也挡不住招式过时。理想i8用20亿上了一课,告诉全行业——别再用用户的信任做实验品!
造车就像煮饺子——再好的馅儿,没把皮包住,都得漏汤。理想i8发布会,小编只能说技术你说得天花乱坠,用户到底能用上的,才叫真本事。那些被埋没的航天材料、撑腰空间,说不定才是理想的“救命稻草”。理想要是真想翻盘,下回拍广告多点“人情味”,别再一门心思去卷AI,用户追的是生活,不是“未来幻想”。有些车企,营销做得比研发还发散,光讲AI故事,结果落地一场尬聊。
要我说,理想这回是又当技术大牛,又演金牌小丑,最后不是自己尬,就是观众看傻。用东北老铁的话说“你砸再多钱喊口号,不如让我媳妇多坐会‘三排通风’。”这种“PPT卖瓜不如生活一筐萝卜”的教训,希望同行记牢。小编脑补下一次理想的发布会,应该是李想穿着拖鞋直播带娃,边调座椅边喊“咱这新车,又宽又安逸。”
各位看官,你觉得理想i8是AI时代“勇敢争先”的弄潮儿,还是埋头自嗨的“技术独角戏”?新车发布会到底该卷技术,还是多聊聊“怎么让三胎家庭更舒适”?难道我们买辆车,还得先学会AI编程?你服谁,跟谁?欢迎留言拍砖,咱们评论区继续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