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9家庭出行大空间,高科技配置,续航动力表现

夜色低垂,停车场的灯光把理想L9的车身拉出一道长长的倒影。我跟在一位车主身后,看他用手指轻轻一滑,尾门缓缓掀起,里面赫然躺着一只巨大的行李箱,旁边还塞着孩子的滑板和老人未喝完的保温壶——这一幅,像极了家的移动缩影。五米二的车长、三米一的轴距,肉眼可感的“碾压感”,却在打开车门的那一刻被内饰的温润缓解下来。六个独立座椅,每一位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地盘”,不必为了膝盖、手肘还是零食的堆放争吵。曾见过车里全家露营的人,夜里靠在第二排,真切地打起了呼噜。我不由想:如果交通工具也有鄙视链,L9该站在哪一层?

“真有这么夸张吗?”也许有人会这样反问。如果你家有两个孩子,带上父母,试着安排每个人都‘舒服’一下,每一排都别缩着身子,有谁能做到?在传统SUV上,你攒下的全家福更多是一种“靠紧点,忍一忍”。而L9的设定下,父母能把座椅调到头等舱模式,小朋友在后排追着动画片,各自安静地忙活自己的节目,司机脑袋前是个硕大的AR-HUD,时速、导航、甚至天气都在玻璃上浮现——怎么说呢,高科技是真的服务了鸡毛蒜皮。

至于动力和续航,不能光看厂家自曝的数字。我这么跟你说吧,纯电280公里解决的,其实是工作日里那点都市通勤的“焦躁不安”;超过1400公里的综合续航,和油箱还有增程器挂钩,出远门不用龟缩在服务区里“薅电桩”,加上电机本底的静谧与平顺,坐车人注意力还能从“我快没电了”转回到“手机快没电了”。

价钱方面,40.98万到43.98万元,对某些人来说或许已经“坐拥豪车”,而对任劳任怨的奶爸们来说,可能刚好是“换个能带三代出门的家伙”的心理价位。Pro与Ultra标配的差别,主要在于驾驶辅助的上限: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8295P芯片,听起来很唬人,但在城市高阶辅助驾驶里,桂冠只会给技术最敢炫肌肉的那台车。Ultra更强,但你愿不愿意多给三万块买点未来感,也许得看你对“自动驾驶”是信仪童话,还是多一层安全带。

当然,别被“智能”迷了眼。作为旁观者我见过太多科技带来的新麻烦:孩子乱点降窗按钮,副驾操作大屏把驾驶员搞得精分,老人不小心误开启按摩座椅四肢乱颤——人机交互再前沿,到头来还是得家里各位配合演出。所以理想L9努力做减法,让每个功能都显得合理亲近,不致于把空间搞成智能杂货铺。比起让车主变黑客,更现实一点的幸福,是全家打完一天酱油后,自动空调早早地把车内调成26度。

有媒体戏称理想L9是“50万级SUV里的卷王”。卷吗?确实卷,甚至卷出了焦虑。因为好到一定程度,用户的抱怨也变得刁钻起来——有的嫌第二排不能大平层睡觉,有的抱怨智能语音没有识别家里狗的口令,有的则关心第三排到底能不能瘦五公斤的人“窝成球”。车厂想迎合每一种声音,最后是路上跑的车都一个样,后排大平层里只能塞吉他和摊煎饼的锅。

职业病让我总对每个“完美产品”保持敬畏。所谓“头等舱”,如果成了全社会标配,那头等舱就不再“头等”。用在车上,本意不过是给常年在“经济舱”打拼的中产一个说服家里“别买奔驰路虎了,我们这是移动客厅”的理由。L9确实很聪明地避开了“运动性”这些伪需求,老老实实把空间、座椅、娱乐这些家庭用户最敏感的按钮按到了极致。

理想L9家庭出行大空间,高科技配置,续航动力表现-有驾
理想L9家庭出行大空间,高科技配置,续航动力表现-有驾
理想L9家庭出行大空间,高科技配置,续航动力表现-有驾

但真正的“头等舱体验”,关键不是靠配置撑起来的冰冷数字,而是一家人能不能在“独立”的同时,维持一点温情的联系。空间变大了,每个人都很舒服,但话题会不会也各自散了?孩子戴耳机乐呵,爱人刷剧入迷,父母插着按摩,司机专注HUD,家庭成员都各自圈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样的移动家,靠近了吗,还是在各自疏远?

话说回来,理想L9给出的答案,倒也不算圆满。它解决了一部分实际问题,把体验推向了极致,也带来了一些新命题。它到底让家庭更紧密,还是更疏离?这问题,得一家人开上几次高速,争抢几回充电桩,听完导航播报“目的地已到达”后,才能心里有数。

理想L9家庭出行大空间,高科技配置,续航动力表现-有驾

答案,总得等下一个春天的高速堵车里再聊吧。毕竟,路上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头等舱”?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