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销目标暴跌11%,增程失速,56万MEGA败局是关键?

我们今天要聊的,是汽车圈里最近一个让不少人跌破眼镜的消息:曾经被视作“奶爸车”典范的理想汽车,今年的销量目标竟然悄然下调了11%!

从年初雄心勃勃的70万辆,一下变成了64万辆。

这可真是让人费解,那个一路高歌猛进、风头无两的理想,怎么就突然“劲头不足”了?

理想年销目标暴跌11%,增程失速,56万MEGA败局是关键?-有驾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原因?

今天,咱们就一起剥开层层迷雾,探究理想汽车是否真的遭遇了“瓶颈期”。

---

增程市场:从“风口”到“风暴眼”的骤变

回溯过往,理想汽车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准切入增程这个细分市场。

彼时,理想L7、L8、L9凭借宽敞的空间、实用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迅速俘获了家庭用户的青睐,销量一路飙升,那股锐不可当的势头,着实令人侧目。

然而,世事如棋,风云变幻。

如今,只需轻点手机屏幕,或刷刷短视频平台,你会发现增程车型已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问界M8、深蓝G318、腾势N9、领克08等车型,纷纷亮出底牌,它们就像一群骁勇的拓荒者,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更丰富的配置,对理想L系的市场领地展开了猛烈攻势。

以问界M8为例,38.98万元的起售价,直接指向了高端市场,更不容小觑的是,它背后有华为ADS 3.0这套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加持,号称能在226个城市实现无图智驾,这无疑是一场降维打击。

再看比亚迪唐L,22.98万元的价格,在中端市场站稳了脚跟,性价比之高,足以让人心动。

还有小米SU7,携其庞大的生态系统,对汽车市场虎视眈眈,这股压力,犹如“黑云压城城欲摧”。

理想L7、L8、L9的车身线条流畅,从车头延伸至车尾,宛如一道流动的光影,视觉效果确有其独到之处。

车内的高级真皮座椅,触感柔软,缝线工艺精湛,中控屏幕的布局也充分考虑了日常使用的便捷性。

但症结在于,这些曾是理想引以为傲的优势,如今众多竞争对手也能提供,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得更优,价格却更为亲民。

当同级别车型都拥有类似的大空间、舒适内饰,甚至在智能化上走得更远时,理想的“护城河”便显得不再那么坚固了。

于是,理想汽车的后续增长势头减缓,不得不直面曾是“蓝海”的市场,如今已演变为竞争激烈的“血海”这一残酷现实。

理想年销目标暴跌11%,增程失速,56万MEGA败局是关键?-有驾

---

MEGA之殇:纯电转型路上的沉重一击

除了增程市场的白热化竞争,理想此次销量下调,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在纯电领域的挫折。

谈及此,理想的纯电MPV——MEGA,便成了无法回避的焦点。

这款定价55.98万元的旗舰车型,当初宣传时,其造型可谓是特立独行,圆润饱满,酷似一颗未来科技的“胶囊”。

阳光之下,金属漆面熠熠生辉,宛如一颗流动的宝石,极具视觉冲击力。

车内空间更是宽敞得令人惊叹,俨然一个移动的豪华会客厅,据称其后备箱能轻松容纳一家人的行李,即便周末郊游也能尽享便捷。

然而,理想可能未曾料到,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上市首月便遭遇了超过1万单的退订,全年销量仅达1.1万辆,远低于预期。

这无疑是当头一棒,不仅重创了理想的纯电战略,更直接打乱了其整体的技术转型步伐。

究其原因,除了外观设计上的争议,更关键在于,MEGA的折戟,也暴露出理想在纯电技术储备上的不足。

辅助驾驶系统出现视觉误检导致的事故、智能泊车系统被曝存在漏洞,这些负面事件犹如一面面照妖镜,将理想在纯电和智能化方面的短板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放眼当下,华为ADS 3.0已然能在226个城市实现无图智驾,而理想AD Max的覆盖城市仅为45个,两者的差距显而易见。

宁德时代的5C超充网络已逐步铺开,而理想的超充站数量还不及竞争对手的四分之一。

充电焦虑这一痛点,绝非一句简单的“补能方案完善”就能轻易化解。

不少理想车主就曾无奈地表示,尽管理想号称“有电有家”,但每逢节假日,高速服务区抢充电桩,那简直是“比春运抢票还刺激”。

---

困境中的抉择:纯电能否破茧成蝶?

一系列的挑战接踵而至,理想汽车仿佛陷入了“青黄不接”的窘境。

理想年销目标暴跌11%,增程失速,56万MEGA败局是关键?-有驾

主力L7、L8、L9的销量不再如日中天,新近推出的L6订单也未达预期。

再加上纯电旗舰MEGA的失利,使得理想的技术路线显得有些摇摆不定。

然而,在这次销量目标下调的背景下,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理想的纯电产品年目标产量却从5万辆上调至12万辆,足足增加了7万辆。

这是否预示着理想意图在纯电领域“背水一战”?

莫非,理想正试图将更多资源倾斜于纯电产品,以此寻求新的增长突破口?

有分析人士认为,理想此举是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了即将推出的纯电i系列车型上,例如i8、i6。

但问题随之而来,这些“i”字辈的车型上市之后,能否在短期内实现12万辆的销量目标?

对此,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毕竟,在纯电市场,理想所面临的竞争同样激烈,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等深耕多年的品牌,无论在技术、品牌还是供应链方面,都拥有深厚的积淀。

归根结底,理想汽车此次销量目标的调整,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可以这样说,其曾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正在被稀释,市场上可替代的竞品层出不穷。

在增程市场遭遇“四面楚歌”,在纯电市场又未能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理想汽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然而,理想汽车毕竟曾书写过销量传奇,其对市场趋势的洞察力、对产品定义的精准把握,依然不容小觑。

此次的调整,或许也是一种战略性的收缩,旨在促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局,加速技术迭代的步伐。

毕竟,在汽车这个波诡云谲的江湖里,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唯有不断革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理想汽车这次的调整,究竟是其凤凰涅槃的序章,还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警示?

正如《庄子》有云:“知其所止,所以安。” 唯有审时度势,方能稳健前行。

对此,您有何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