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成。不光是增程版,就是纯电版四驱也就卖了一阵就不卖了。你想想,车库里根本没有货,连个四驱样车都没有上架,偏偏对外宣传还一直说自己有四驱。搞得像个啥玩意似的。小鹏这事儿,真是让我迷惑。
我记得自己去年看车时,特别在意四驱,毕竟冬天开个四驱车,心里好点。可是后来发现,APP上显示可以选四驱的,结果一看,库存几乎没有,甚至没得买。官网也没啥明示,就算我这边镇上代理显示有点车,但是预约还是要排队,等了3个月,只能说是传说。
我自己还翻过笔记,跟我朋友说:他们目录里明明写着有四驱版本,怎么实际操作就变成无货待补?这套路搞得我挺烦的。直到最近我看,APP里四驱的货源变得更少了,原本还留了个加购的按钮,现在变成暂时缺货。我心里暗想:这是在骗我还是怎么回事。
要是不是我多疑?不然为什么大张旗鼓告诉你四驱好不好,确保版本,实际买的时候,除了前驱,啥都没有。是不是觉得用户不在意,能先把车卖出去就行?我觉得这也就只是个套路,和咱们实际体验里面打个擦边球。
不过说实话,小鹏的宣传一向这样,就像他们那自动驾驶辅助说得天花乱坠,可实际用起来,不是稍微卡顿点,就是有时会误判信号。你说这是不是个营销手段?他们自己都心知肚明。
我一度觉得,购车别太把宣传当回事。我们看车,最看重的还是开起来的感受。别的指标,比如续航、空间、驾控,才是真实的硬核。你试想,只要圈内人都知道:这车四驱根本没货,那还能算是个炒作吗?我也是半信半疑,后来才明白:很多车企,包括小鹏,都有这种表演的套路——渠道和宣传本身就是两个世界。
不过吧,回来再说,增程版实际上也就撑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去年4月刚卖得挺火,人们说续航很赞,但到今年,增程系统似乎变成了转型期版本——店里叫ultiro,听起来多高端。其实就是个变脸的术语罢了。
我刚才翻了下手机相册,看了几年前那个车内照片,内饰还挺有质感,现在我有点怀疑是不是我记错。四驱的真伪,除了网站宣传和实体库存,还得靠试驾碰运气。
不过有个细节让我琢磨:消费者普遍说,小鹏的车开着舒服,但对四驱的期待,对比说同级别,比如说蔚来或理想,价格都差不多,他们的四驱版本说干就干,没人说藏着掖着。这点我心里有点疑惑,确实是买车实操差别。
你说,小鹏如果真把四驱当成卖点,怎么可能有这么多虚晃一枪的成分?还是说,他们自己也知道市场刚需其实没那么大,干脆以宣传为主,仓促应付一下,反正能卖到手就行。
这让我觉得,有时候厂家的宣传跟实际是两个世界。或者说,他们只是抱着先把车推出去,后续慢慢补货的心态。这种信息披露不够透明的方式,让你觉得像被骗了似的。
骗这个词太重,可能我想多了,也许只是忽悠。毕竟,谁都知道,汽车行业那套操作,留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信息碎片化。
我也没细想过,这四驱是不是都在别的地方暗度陈仓,或者说是只提供给特定渠道的致命武器。我自己从来没在官方身上摸到告知缺货这种信息,都是靠车友传播的。
不知道你们碰到类似情况没?我觉得,能放到市场里的车,只要能真开,除了官方宣传的点之外,实际操控才是真正考验的标准。
最终吧,这种虚实结合的套路,倒提醒我,买车还得多变道观察。毕竟,咱们花了不少心血,追求的还是那一点点真实的感受。
毕竟,看看身边人买新车,基本上总在期待四驱能工作,但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你们觉得,像这种有货无货的宣传策略,会不会越来越普遍?还是说,只是个短期战术——结果一出来,消费者润了?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