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林肯飞行家这波降价促销,给我的第一感觉不是“秀”,而是“悟了”。
或者说,是终于不装了,摊牌了。
以前的林肯,总想跟你聊百年豪华,聊总统座驾,聊一种美式松弛感。结果呢?BBA的车主在会所里谈笑风生,新势力的粉丝在APP里共创未来,只有林肯车主,在加油站里思考人生。
现在这操作,属于典型的掀桌子。什么叫豪华?什么叫底蕴?都是虚的。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来说,唯一的真理就是:大,就是正义。
够大,就是豪华。
能装,就是底蕴。
这套逻辑,BBA不懂,但蔚小理懂,所以他们活得很好。现在,林肯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学坏了,或者说,开窍了。它把飞行家这玩意儿,直接变成了一块巨大的“七座压缩毛巾”,价格给你打到骨折,就问你怕不怕?
很多所谓的七座SUV,都是一场行为艺术,尤其是第三排。那根本不是给人坐的,是用来惩罚你家亲戚的,或者是用来放你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那只活蹦乱跳的鸡的。成年人坐进去,不是坐车,是修仙,修的是“蜷缩之道”。
但飞行家不一样,它的第三排,是真的能让一个身高一米八的成年人,体面地坐着,而不是抱着自己的膝盖,思考“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参加这次家庭出游”。这就很玄学了。这意味着,你不仅可以带上老婆孩子,还能捎上你爸妈,甚至是你老婆的爸妈。这种和谐的家庭场景,在别的车里,可能直接就干起来了。
从这个角度看,飞行家卖的不是车,是一份家庭矛盾解决方案。
沃尔沃XC90的车主可能会跟你聊安全,聊环保,聊北欧性冷淡风。你只需要把他请到飞行家的第三排坐一坐,再问他一句:“大哥,憋屈不?”他可能当场就破防了。最好的防御,就是直接把对方的餐厅给爆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林肯飞行家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然后是智能配置。现在造车,你要是不提智能,不提AI,不提大模型,你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但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车里的智能座舱对我来说只有两个作用:第一,在我手忙脚乱的时候,能用嘴搞定导航和音乐;第二,在我儿子后排哭天抢地的时候,能迅速找到他要看的那一集《超级飞侠》。
就这么简单。
飞行家的车机,据说用了什么先进芯片,操作丝滑。是是是,这些我都不关心。我只关心,当我说“你好林肯,播放《小猪佩奇》”的时候,它会不会给我推荐一个养猪场。事实证明,它不会,而且反应很快。这就够了。奥迪新Q7的车主可能会跟你吹嘘虚拟座舱和科技感,但当他孩子在后座因为看不了动画片而开始发出海豚音时,所有的科技感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真正的自动驾驶,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真正的智能座舱,关键也不在芯片,在熊孩子。只要你的车机能镇住一个精力无限的三岁小孩,那它就是当之无愧的“天网”,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
说到底,林肯这波操作,是想通了一件事:别跟BBA和特斯拉去卷那些“品牌玄学”和“用户信仰”。
会买奔驰的人,他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徽带给他的社交加成。会买特斯拉的人,他买的也不是车,是一种“我比你们更懂未来”的科技优越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林肯没这个光环,或者说,这个光环在美国,到中国水土不服。
那怎么办?
那就服务好另一群人。一群不再相信玄学,只相信物理和数学的人。一群把“性价比”刻在DNA里,买东西前要先看三大电商平台比价的人。
这群人的需求非常朴素:空间要大,配置要高,价格要实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林肯比作一个放弃梦想的中年男人,可能有点刻薄,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带感的?他不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认可,而是回归家庭,一门心思琢磨怎么让老婆孩子坐得更舒服。
这才是过日子!要什么面子!
所以,飞行家不是什么全路况巡航大7座,它就是一个移动的堡垒,一个能让你在生活的泥潭里,为家人圈出一块舒适区的移动堡垒。它用巨大的空间和实用的配置告诉你,豪华的本质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给自己用的。
所以你看,当林肯放下身段,不再跟你聊什么“总统座驾”,而是开始聊“0利率/0首付”和“置换补贴”的时候,它反而变得可爱起来了。
因为那一刻,它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而更像一个拍着你肩膀的哥们,对你说:“兄弟,我知道你累,这车,能让你家里人舒坦点,价格我也给你整到位了,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
这种坦诚,在今天这个充满表演型人格的汽车圈里,显得尤为珍贵。
当然,逻辑上是这么个逻辑,但最后大家很可能还是会去买Q7和X5,因为在幼儿园门口接孩子的时候,四个圈和蓝天白云,确实比林肯的十字标,更容易引发其他家长的窃窃私语。
这事儿,就这么真实,且操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