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销量"双降"背后:市值逆势狂飙,中国市场能否力挽狂澜?
各位老铁,今天咱们来聊聊特斯拉这位"网红车企"的新动态。话说近特斯拉交出了一份"不太好看"的成绩单: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量38.4万辆,同比直接缩水13.5%,这是特斯拉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交付量低的一个季度,更是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更扎心的是,对比2024年全年178.92万辆的交付量,这已经是特斯拉自2015年以来首次年度销量同比下跌。按理说,这样的业绩应该让特斯拉股价"跌跌不休",可现实却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财报公布当天,特斯拉股价不仅没跌,反而逆势大涨近5%,市值一夜暴涨3450亿元(约合481亿美元)。这波操作简直比Model 3的加速还刺激,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特斯拉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销量下滑:全球市场集体"降温"的警示
先说特斯拉二季度的销量数据。主力车型Model 3/Y合计交付37.37万辆,同比下降12%;Cybertruck等"其他车型"交付量仅1.04万辆,远低于预期。单看数字,似乎跌幅并不骇人,但要知道这是特斯拉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两位数降幅——第一季度交付量同比下滑13%,环比暴跌32%,当时特斯拉可是创下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低交付纪录。更让投资者心惊的是,上半年特斯拉累计交付72.08万辆,距离去年同期的83.19万辆还有11万辆的差距。照这个节奏下去,特斯拉不仅可能连续两年销量下滑,全年交付量恐怕也难逃"负增长"命运。
全球市场表现更是惨不忍睹。在中国,特斯拉份额从2020年巅峰期的15%跌至如今的7.6%,小米SU7等新晋选手的强势崛起正不断蚕食特斯拉的蛋糕。在欧洲,特斯拉的销量已经连续5个月下滑,5月份销量同比暴跌27.9%,今年累计下滑37.1%。瑞典、丹麦等市场,特斯拉注册量同比暴跌幅度甚至超过60%。美国市场虽然仍是特斯拉的"基本盘",但增速明显放缓,Model 3/Y为吸引订单不惜祭出折扣和0%融资,效果却差强人意。
销量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马斯克热衷政治表态,在欧洲公开支持极右翼势力,在美国力挺特朗普,这些言论让不少消费者"敬而远之"。与此同时,特斯拉车型老化问题也日益凸显——Model 3/Y上市至今已多年,缺乏有竞争力的改款,而竞品却在快速迭代。更关键的是,特斯拉的新车型承诺迟迟未兑现,本应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低价版Model 3和改款Model Y仍"只闻楼梯响"。反观比亚迪、小鹏、理想等中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连月走高,特斯拉高端纯电车的市场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市值暴涨:是"死猫跳"还是基本面改善信号?
面对销量下滑的"惨状",特斯拉股价却上演了一出"绝地反击"。7月2日财报公布后,特斯拉股价大涨近5%,市值增加3450亿元。这已经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在销量下滑时股价上涨——今年6月,马斯克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互怼",导致特斯拉市值单日蒸发超1500亿美元,但随后股价又迅速反弹。究其原因,市场解读主要有两点:
一是二季度交付量好于悲观的预期。此前市场流传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可能在35-36万辆,而实际交付38.4万辆,超出了这一悲观区间。分析师们开始猜测,特斯拉销量下滑的"底部"或许已经出现。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的Gene Munster就表示,同比下滑14%可能标志着"触底",并预测年底交付量同比增速可能转负为正。
二是投资者对特斯拉未来战略重心的转移。随着Robotaxi商业化进程加速,市场注意力逐渐从"电动车交付增长"转向"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进展"。特斯拉被视作"两家公司":一家是销量下滑的传统电动车企业,另一家则是充满想象空间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虽然Robotaxi短期难贡献营收,但市场愿意为这一长期愿景支付溢价。
不过,也有分析师泼冷水。富国银行、摩根大通等机构此前将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预测下调至34.3万-36万辆,认为特斯拉面临的是实实在在的需求问题而非产能限制。华尔街多数人警告,这波涨势很可能是短期的情绪推动,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毕竟,特斯拉今年以来股价已累计下跌26%,是美国科技巨头中表现差的一只。
中国市场的"逆风翻盘":能否成为特斯拉的"救命稻草"?
在特斯拉全球销量普遍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表现堪称一抹亮色。6月份,特斯拉中国业务迎来年内首次同比增长,批发销量达7.16万辆,同比微增0.8%,环比暴增16%,这是上海超级工厂九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正增长。这一数据虽然不大起眼,但放在特斯拉全球销量下滑的大背景下,无异于"黑夜里的一道光"。
中国市场为何能成为特斯拉的"避风港"?一方面,特斯拉及时调整了产品策略。7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售价上调至28.55万元,但加速时间提升至3.8秒,续航里程增至753km;Model Y长续航版则采取"加量不加价"策略,续航从719km提升至750km。这种"明升暗降"的调价策略,既提升了产品力,又维持了价格竞争力,难怪6月销量能逆势上扬。
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忠诚度依然较高。尽管比亚迪、小鹏等品牌崛起迅速,但特斯拉在品牌形象和技术积累上仍有优势。中国消费者更看重车辆性能和智能化体验,特斯拉在这些方面仍有吸引力。此外,中国电动车市场基数大,政策支持力度强,特斯拉作为早进入中国的外资电动车品牌,积累了先发优势。
当然,中国市场的增长能否持续,仍存变数。特斯拉在华市场份额已从去年的10%降至7.6%,竞争压力空前。小米SU7上市后订单火爆,比亚迪等品牌也在不断蚕食特斯拉的领地。如果特斯拉不能尽快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车型,中国市场的增长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未来挑战:税收抵免取消与新车型缺席的"双杀"
展望未来,特斯拉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首当其冲的是税收抵免政策风险。特朗普主导的"大而美"法案可能取消部分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特斯拉的将在2025年底到期。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特斯拉电动车的成本将增加,可能进一步抑制销量。特朗普甚至暗示要"严肃审查"特斯拉获得的补贴,政策风险陡增。
更棘手的是新车型迟迟未落地。特斯拉本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低价版Model 3和改款Model Y,以提振销量,但至今未见踪影。车型老化问题日益突出,而竞争对手却不断推陈出新。据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特斯拉2025年全年电动车销量将下降10%,全球市场份额降至13%。如果新车型继续推迟,特斯拉很可能面临销量持续下滑的"恶性循环"。
不过,特斯拉也有自己的"杀手锏"。马斯克已亲自接管美国和欧洲的销售业务,核心高管也进行了调整,这表明特斯拉正在"刮骨疗毒"。同时,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积累,尤其是Robotaxi的推进,可能成为未来股价的重要支撑。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的Gene Munster就认为,如果相信未来汽车一定是"电动+自动驾驶"的组合,特斯拉依然处于有利位置。
结语:喧嚣过后,特斯拉能否走出"中年危机"?
特斯拉当前的处境,恰似一位"功成名就"却遭遇"中年危机"的明星。销量下滑、车型老化、竞争加剧,这些"中年烦恼"让特斯拉风光不再。但另一方面,特斯拉在技术积累、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布局上的优势,又让它具备"咸鱼翻身"的资本。
中国市场的回暖、Robotaxi的期待,都为特斯拉的未来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但正如Gene Munster所言,特斯拉股价的上涨能否持续,完全取决于下半年Robotaxi能否快速规模化落地。对于投资者和消费者来说,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许是:未来的出行模式将彻底变成无人驾驶吗?特斯拉能否在中、美、欧三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中继续领先?市场已经用情绪给出了短期的答案,但长期的答案,恐怕还要等到特斯拉交出下一份成绩单时,我们才能揭晓。
各位老铁,你们觉得特斯拉这艘"电动巨轮"还能乘风破浪多久?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