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行业巨头决定“发疯”,特斯拉的科幻故事还能讲多久?

家人们,又到了喜闻乐见的鞭尸环节。比亚迪,这个汽车界的“压缩毛巾”,又一次把特斯拉按在地上摩擦了。最新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比亚迪纯电又又又又卖赢了特斯拉,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季度了。多卖了八万多辆,这个数字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侮辱性极强。这已经不是什么偶然事件,而是把偶然干成了必然,属于是把“超越”这个词活生生整成了日常。

当一个行业巨头决定“发疯”,特斯拉的科幻故事还能讲多久?-有驾

现在全球电动车这个蛊场里,谁是新任蛊王,已经不言而喻了。以前大家聊电车,开口闭口就是马斯克,就是星辰大海,就是硅谷荣光。现在呢?现在你得先问一句,你看的是哪个销量榜?是精神胜利榜还是真金白银榜?如果是后者,那对不起,王传福老师已经不跟你玩过家家了,他选择直接掀桌子。

当一个行业巨头决定“发疯”,特斯拉的科幻故事还能讲多久?-有驾

这种打法,讲真,一点都不体面,但极其有效。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在一个牌桌上,假模假样地讲究个牌品,你出个“智能座舱”,我跟个“自动驾驶”,大家其乐融融地割韭菜。那比亚迪现在的行为,约等于在斗地主的时候,直接从裤裆里掏出AK47对着另外两家说,这把我必须春天。同行看了也得傻,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气活过来,说你们地球人就是这么玩游戏的?

马斯克老师的精神状态,我个人非常值得关心。他一直试图构建一个关于未来的、高端的、充满科技玄学的宗教。特斯拉不是车,是通往未来的门票,是中产阶级的耶路撒冷。买特斯拉的人,买的从来不是那个铁皮壳子和四个轮子,他们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我跟你们这帮凡人不一样”的身份认同。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会为了维护这种信仰,去忍受糟糕的做工,去解释反人类的设计,甚至会把每一次软件更新都当成是神迹降临。

但比亚迪不跟你聊这个。比亚迪的逻辑非常朴素,甚至有点粗暴,就像一个闯入教堂的野蛮人,对着神父和信徒大喊:“你们那套太虚了,我这儿有便宜量大的馒头,管饱!”它不跟你谈什么火星殖民,不跟你扯什么第一性原理,它就用最原始的武器——价格和配置,进行无差别饱和式攻击。从几万的海鸥到几十万的仰望,产品线拉得比我脸还长,主打一个“总有一款适合你背刺”。

这种策略的核心就是两个字:发疯。当一个行业巨头决定不要利润,甚至不要脸面,只想弄死所有人的时候,那就是神仙也挡不住。这就好比修仙小说里,大家都在苦修心法,参悟大道,结果有个哥们直接选择了修炼《道诡异仙》,把自己练成了不可名状之物,战斗力瞬间爆表,但人也颠了。现在的比亚迪,就处于这种“颠了”的状态。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比亚迪比作一个野蛮人有点不太尊重,但你仔细想想,这他妈就是最精准的比喻。

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比亚迪这套“闪电战”打法更是把一众老牌贵族打得措手不及。在欧洲,在东南亚,在那些特斯拉曾经的后花园里,比亚迪就像开了任意门一样,呼啦一下冒出来一堆车,价格还便宜得像不要钱。欧洲人傻了,他们没见过这种阵仗。他们习惯了汽车厂商一点点挤牙膏,一个配置卖十年。比亚迪一来,直接把顶配当标配卖,这谁受得了?这简直就是坏了菜了。

当一个行业巨头决定“发疯”,特斯拉的科幻故事还能讲多久?-有驾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越来越理解这种逻辑。什么花里胡哨的技术名词,什么智能交互,最后都抵不过一个现实问题:我每个月要还多少车贷。比亚e迪深刻地洞察了人性的这个弱点,并且把它无限放大。它不教育用户,它只迎合用户。你想要大屏?给你加大加大加大。你想要续航?给你塞满电池。你想要便宜?直接打骨折。这种简单粗暴,有时候就是最高级的智慧。

说到技术,我又想起了那个典中典的笑话:决定自动驾驶未来的,不在特斯拉,而在中国的“老头乐”。你那个AI模型算力再高,能算得过一个不讲道理、横冲直撞的大爷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就是最混乱也最真实的现实场景。比亚迪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更接地气,它知道中国的路况有多复杂,中国的消费者有多实际。它的技术不是用来仰望星空的,是用来在早高峰杀出一条血路的。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特斯拉的品牌玄学光环依然存在。会买特斯拉的人,就算比亚迪把车卖成白菜价,他们可能还是会选特斯拉。这是一种信仰维护,与性价比无关。就像你永远无法说服一个果粉,告诉他安卓机现在有多流畅。没用的,人家买的是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logo,是乔布斯的精神附体。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终究还是普通人占了绝大多数。大多数人买车,就像买冰箱彩电一样,求的是个安稳可靠,经济实惠。比亚迪恰恰就是抓住了这沉默的大多数。它用一场不计后果的自爆式冲锋,硬生生把一个高科技行业,拉回到了最传统的制造业逻辑——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最好的竞争,就是不按你的规则来,我直接把规则本身给爆了。

所以,比亚迪连续四个季度销量力压特斯拉,这事儿的本质不是一个品牌的胜利,而是一种价值观的胜利,一种实用主义对理想主义的降维打击。它告诉全世界一个朴素的道理:别整那些没用的,先让大家买得起,开得爽,比什么都重要。至于星辰大海的梦想,可以先放一放,毕竟我们大多数人,光是应付眼前的苟且,就已经拼尽全力了。这简直就是疯了!就问你怕不怕?!所以最终的赢家是谁?不是比亚迪,也不是特斯拉,而是那个开着老头乐,在自动驾驶测试车队面前横穿马路的大爷,他用行动证明了,所有规则在绝对的自由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当一个行业巨头决定“发疯”,特斯拉的科幻故事还能讲多久?-有驾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