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9X预售开启 47.99万起配三电机版本
前几天路过4S店,本来是去找老李聊他那台旧SUV的保养事,结果门口停着一辆披着暗夜紫的新车,销售笑嘻嘻说:“刚到的9X,你摸摸这皮子。”手一搭上去,那种软糯感确实跟普通真皮不一样,他说这是Soft NAPPA,全车包了5个多平方。后来我才知道,这车轴距有3169mm,比我家那套小房客厅还长点。
颜色挺多,黑白银灰蓝紫都有,还能选个曜黑套件,把镀铬都换成黑亮面。我在旁边看他们演示后门开合——差不多快90°了,加上限时送的电动脚踏板,我试着上下几次,不用抬腿太高,对老人孩子都方便。老李插嘴,说他媳妇就嫌他们家现有那台后门开口小,每次抱娃得歪着进。
内饰布局倒是没那么花哨,但细节不少,比如二排零重力座椅、三排还能电动滑移140毫米,还能躺到135°角。我坐了一会儿,有种在头等舱的错觉。不过Hyper版更夸张,二排可以旋转面对面聊天,据说主驾靠背还有主动侧翼支撑,这功能听起来像赛车座椅上的东西,但用在长途也许腰不会那么累。
储物空间让我想起一次朋友搬家,他那台中型SUV塞满了还是剩下一堆锅碗瓢盆没装下。这车常规470升行李厢,一放倒直接扩展到2148升,还有45处零碎储物格,其中四个藏在门板里,是按键弹开的隐藏盒子。我随手打开一个,正好能放下我的墨镜盒和停车卡。全系标配的小冰箱居然还能加热,上次冬天买蛋挞回家的时候,要是有这个就不用怕凉掉了。
动力部分,我问技师小周,他眯眼笑:“MaX和Ultra双电机660千瓦够你用了,Hyper那个1030千瓦…3秒出头破百,你敢踩吗?”我心里盘算,这么大块头跑这么快,是得靠它那个全栈900V混动高压架构,还有48V主动稳定杆(只有Hyper有),举升扭矩1400牛·米,据他说弯道支撑很稳。他还提到10种全地形模式,有人冬天去东北雪地试过,说抓地比想象中好,不过胎压要注意调低一点才更服帖路面,这是经验话,不写说明书里的那种官方腔调。
续航方面分55度和70度两种混动电池,小周给我算账:55度CLTC最高1250公里(MaX/Ultra),70度1200公里(Hyper)。充电速度最快9分钟从20%冲到80%,前提是你找到6C液冷极充桩——我们这片城区新建商场地下就装了一组,不过晚上九点以后基本被网约司机占满,很难抢位子,这是现实问题啊。
智能化配置也挺狠,全系47英寸AR-HUD+6.3英寸妙控屏,再加双8295平台,中控副驾都是16英寸OLED屏,高配芯片直接上双NVIDIA DRIVE Thor-U。据销售顺嘴透露,那块17英寸飞翼式滑移屏平时收起来像仪表饰条,要看电影的时候横向拉出来880毫米,还能微调角度,看剧的人会觉得自己坐的是移动影院。而音响则来自Naim品牌,有32扬声器、3868W功率,我听了一段爵士,人声位置特别准,就是低频稍微轰耳朵,大概需要EQ调一下适合自己口味。
辅助驾驶系统差异明显:MaX/Ultra带H7+激光雷达1颗;Hyper升级H9级别L3方案,多达5颗激光雷达,总共43颗感知硬件。有群友自测过,在高速变道避让时反应比人工快半拍,但遇见施工锥桶还是会犹豫减速,所以不能完全依赖。他们还提到了端到端安全对抗模型这种新词,说白了就是冗余备份,让关键传感器失效时还有第二套方案接管,不至于突然“瞎”掉吓人一跳。
至于怎么选?老李琢磨他的预算,说MaX版够用又便宜;隔壁摄影师则盯上Ultra,因为灯光质感好拍照漂亮;而爱折腾性能的小周直奔Hyper,“三电机玩雪贼爽”,他说完眼睛发亮。但最后谁买哪个,其实跟日常路线、荷包厚薄关系最大,就像有人宁愿天天喝速溶咖啡省钱,也有人坚持每天星巴克图个味道一样,各取所需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