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枭龙MAX的换代升级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其核心卖点——全系标配的第二代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这不仅仅是多装一个电机那么简单,它代表了在主流家用SUV领域,对“四驱”价值的一次深刻重塑。让我们抛开浮夸的噱头,深入探究一下这款车背后的硬核实力,看看它如何让“全民四驱”从口号照进现实。
一、 价格惊艳,性能硬核:四驱平权的敲门砖
想象一下,不到17万元,就能拥有一台系统综合功率高达238kW(约合324马力)、综合扭矩达到595Nm的SUV?这在几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二代哈弗枭龙MAX凭借第二代Hi4技术,将这些令人咋舌的数据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其动力系统由一台热效率高达41.5%的1.5L混动专用发动机、集成两挡DHT变速器的70kW前驱动电机、以及一个150kW大功率后驱动电机协同工作,再配合全新安全防护等级的大禹电池组共同构成。
这套“三擎九模”智能动态切换系统的威力有多大?推动整备质量超过2吨的枭龙MAX,0-100km/h加速仅需6.8秒,起步轻盈,超车迅猛。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如此强劲动力的背后,是其优异的能耗表现:官方WLTC综合油耗低至0.97L/100km(有电状态下),即使在电量较低(馈电)状态下行驶,油耗也仅为5.35L/100km(官方数据),更有媒体实测馈电油耗低至3.93L/100km(数据来源:《这车值么》),彻底打破了“四驱=高油耗”的固有认知。这意味着,强劲动力与低使用成本,不再是单选题。
二、 Hi4智能电四驱:从架构到体验的升维
那么,Hi4的“智能”四驱,究竟智能在哪里?它与传统插混四驱有何革命性不同?
1.架构革新:化繁为简,效率倍增
传统插混四驱之困: 常见的插混四驱(如P1+P3+P4架构)需要三个电机(前轴P1+P3,后轴P4),结构复杂、重量增加、成本高昂。
Hi4的巧妙解法: 第二代Hi4创造性地采用“双电机四驱”架构:前轴仅保留一个P2电机(兼具发电和驱动功能),后轴配备独立的P4驱动电机。通过精密的控制逻辑,这个看似精简的组合却能实现多达9种工作模式的智能切换:纯电两驱(前或后)、纯电四驱、串联模式(增程)、1挡直驱、2挡直驱、并联两驱、并联四驱,以及前后轴协同能量回收。核心在于,仅用两个电机就实现了传统三电机才能达到的四驱能力和模式多样性,重量更轻,效率更高。
2.智能后桥解耦:把每一份能量都用到刀刃上
第二代Hi4最核心的升级之一就是智能后桥解耦技术。当车辆在高速巡航(例如时速超过63km/h)且路况良好无需四驱时,系统会智能地、无感地切断后轴电机与传动轴的连接,使其进入“休眠”状态(两驱模式)。这有效避免了后电机在高速巡航时被动旋转带来的能量损失(俗称“拖拽损失”),直接将节省的能量转化为更长的续驶里程。需要时,四驱瞬间即可恢复。
3.双轴能量回收:最大化“捡”回每一度电
充分利用前后双电机的布局优势,在减速或制动时,前后电机可以协同工作,高效地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回电池。官方数据显示,这套双轴能量回收系统效率提升了2.07%。更智能的是,能量管理系统还能与驾驶辅助系统联动,根据实时路况(如前车距离、弯道等)动态调整回收强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回收能量。
4.发动机高效区间拓宽:城市路况也省油
工程师们优化了1.5L混动专用发动机(采用阿特金森循环、缸内直喷、350bar高压喷射等先进技术)的高效工作区间,将发动机介入直驱的车速门槛从上一代的70km/h大幅降低至40km/h。这意味着,即使在常见的城市中低速路况(如环路、快速路),发动机也能更早地在高效区间介入驱动,既保证了动力响应平顺性,又提升了燃油经济性,避免电量快速消耗。
5.硬件精益求精:高效、平顺、可靠的基石
前轴: P2电机采用Hair-pin扁线绕组技术,功率70kW,传动效率高达98%,结合两挡DHT变速器(定轴轮系、轻量化、低噪音设计),实现高效平顺的动力传递。
后轴: P4电机同样采用Hair-pin扁线绕组,并集成低拖曳减速器,总成功率150kW,扭矩350Nm,工况效率≥88.6%,是强大四驱动力的核心来源。
电池: 提供18.74kWh或27.54kWh两种低内阻电池,CLTC纯电续航110km或165km。采用叠片双极耳设计、NCM多晶正极材料,内阻低、能量密度高、热损耗小、寿命长。快充效率高达97%,常温下30分钟即可从30%充至80%,大大缓解里程焦虑。
三、 不只是省油:安全与操控的隐形铠甲
Hi4带来的价值,远不止于省油。它对行车安全性和操控稳定性的提升,才是家用SUV的核心诉求。
1.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像老司机一样分配动力
这是Hi4系统的“大脑”之一。它能实时“感知”驾驶员意图(油门、方向盘转角)、车辆状态(车速、横摆角速度、电机转速)以及路况信息(摄像头、雷达融合),智能识别不同驾驶场景(如直行、弯道、湿滑路面、爬坡),并瞬间计算出最优的前后桥扭矩分配比例。这套系统能实现全时域(任何时间)、全场景(任何路况)的精准扭矩分配。
2.过弯神器:入弯快,过弯稳,出弯顺
在大家最常遇到的弯道场景下,iTVC与车辆动态控制系统(VDC)深度协作:
入弯时: 智能增加后轴扭矩,让车尾更积极地跟进,实现更迅捷、精准的入弯。
弯中: 实时监测车辆轨迹与驾驶员转向意图的匹配度,动态调整扭矩,确保车辆精准循迹,不易推头(转向不足)或甩尾(转向过度)。
出弯时: 增加前轴扭矩,提升车头牵引力,让车辆更稳定、快速地驶出弯道。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极大地增强了驾驶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3.全时域安全保障:告别“失速”焦虑,无惧极端路况
馈电不失速: 即使在电池电量较低(馈电)的情况下,发动机依然可以直接驱动车轮,彻底杜绝了某些混动车型可能出现的“失速”风险。
全工况真四驱: 无论是有电(纯电四驱/混动四驱)还是馈电状态,只要系统判断需要,随时都能切换至四驱模式。这解决了用户对混动车“亏电即无力”的担忧。
极端天气守护者: 遇到雨雪湿滑路面等低附着力的恶劣天气,四驱系统配合iTVC能迅速响应,调整四个车轮的动力分配,有效抑制打滑和侧滑,提供比传统两驱车ESP更强大的主动安全保障。正如那句在汽车安全领域流传甚广的话——“安全是最大的豪华”,Hi4全时域四驱正是家庭出行安全的坚实后盾。
四、 内外兼修:更年轻、更智能的出行伙伴
除了核心的三电与四驱技术,二代枭龙MAX在设计、空间与智能化方面也进行了全面升级。
设计新生: 一改哈弗传统风格,以天空、海洋、星河为灵感,打造年轻简约科技风。低风阻线条勾勒出动感车身,72颗LED组成的“丁达尔之光”前大灯(照度4000流明)和332颗LED构成的“璀璨星河”贯穿式尾灯极具辨识度和品质感。
舒适驾舱: 提供天镜白、峡谷棕、探秘黑三种内饰配色。悬浮式中控台设计新颖,集成50W带散热风扇的无线充电、杯架及常用实体按键,布局合理易用。12.3英寸全液晶仪表+14.6英寸中控屏(顶配带HUD)营造沉浸式交互体验。座椅采用双密度发泡工艺,主驾12向电调,全系前排加热通风(中高配),后排靠背支持两挡调节(27°/32°),舒适性考虑周全。
实用空间: 虽定位紧凑级SUV(478018951725mm,轴距2810mm),但车内空间达到中级SUV水准。后备箱常规容积540L,后排座椅放平后可拓展至1366L,满足家庭多元化装载需求。
实用智能驾驶: 顶配搭载22个智能传感器(3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2800万前视+5300万环视),实现Coffee Pilot Plus L2+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聚焦实用场景:全速域ACC、智慧巡航、拨杆变道(HWA)、智能过弯、主动紧急制动(AEB)、车道保持等,以及540°全景影像(360°环视+180°透明底盘)、全场景自动泊车和跨层记忆泊车,有效提升日常通勤和泊车便利性与安全性。被动安全亦达到C-NCAP五星标准。
结语:重塑价值,四驱理应成为家用SUV的新标配
二代哈弗枭龙MAX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款新车的上市,更是在10-20万主流家用SUV市场投下的一颗“技术深水炸弹”。它以极具诚意的限时换新价(11.68万元起),将曾被视为“奢侈品”或“性能专属”的智能电四驱系统,全系标配于一款面向广大家庭用户的新能源SUV上。
通过第二代Hi4技术的深度赋能,它成功打破了横亘在用户面前的“动力强必高油耗”、“四驱必高成本高能耗”、“混动馈电性能/安全打折”等多重藩篱。它用实测数据和实际体验证明:强劲动力、极致安全(全时域真四驱保障)、超低能耗以及平顺舒适的驾乘体验,可以在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内完美融合。
当市场还在争论“家用车是否需要四驱”时,二代哈弗枭龙MAX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在新能源时代,基于智能电混技术的四驱,不应是高高在上的选装配置,而应是提升家庭出行安全、拓展用车场景、优化驾驶体验的普惠型价值标配。它不仅将“四驱平权”的理念落到实处,更在激烈竞争的家用SUV市场中,树立了一个围绕核心用户价值(安全、效能、体验)进行技术创新的新标杆。对于追求一步到位、注重全方位价值的家庭用户而言,这台全系标配Hi4智能电四驱的二代枭龙MAX,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了解的实力派选择。它正努力将家用SUV的竞争,拉回安全、实用与高效的正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