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117亿,Jeep破产后国产车主修车难上加难
去年十月的事儿,现在想起来还挺魔幻。长沙那家造越野车的厂子,原本大门口挂着Jeep标志,说没就没了。账上一个窟窿,117个亿。工厂里机器还热着呢,人家都不接手——第一次拍卖没人理会,到头来还是自己人咬牙花二十亿把生产线盘下来,现在改做新能源电动车去了。
身边有亲戚当年买自由光,那会儿提车要排队到半夜,加价都有人抢。他说2017年时这牌子在中国一年能卖出二十二万台,有时候小区停车场一排都是同款颜色。不过转眼五年不到,这牌子的销量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掉,今年上半年只剩两千多台新车卖出去。邻居老李打趣:“不是热度过了,是毛病太多。”
其实早几年问题就埋下来了。我记得18年的3·15晚会上,自由光和指南者烧机油的事被点名,那之后论坛里全是吐槽。有个段子火得不行,“今天加的机油明天又烧完”,大家拿这个自嘲,但心里都明白,这不是笑话,是实打实的钱和烦恼。
厂家那阵一点反应没有,还总推锅给驾驶习惯。有次我陪朋友去4S店修变速箱,他踩油门顿挫、偶尔直接熄火,师傅头也不抬:“你是不是经常地板油?开法有问题。”朋友气得直翻白眼。这些话术,在微信群里流传成梗,说什么“别问原因,一切归于司机”。
后来还有更闹心的事。有群友换半轴,本来以为走官方渠道稳妥,结果售后说没货,让他自己去汽配城碰碰运气。最后找到一根拆下来的旧件,比原价贵三成。他跟我抱怨,“现在零件一天一个价,不抓紧买可能明天又涨。”维修师傅私底下聊起这些品牌,都摇头:配件断供比啥都糟心。
再说二手市场,更是一地鸡毛。我看闲鱼上三年自由光挂牌八万块钱,无人问津,有商贩直接砍到四万五,还嫌占库房位置。当初落地十五六万,如今转手连一半成本捞不回来。这种亏损让不少家庭很受伤,小区楼下以前有辆指南者,每次路过主人都叹气,说这辈子不会再碰这种合资品牌了。
讲真,不少人把它败退归结为新能源冲击,其实根源简单——产品质量拉胯、售后服务敷衍。当初图的是硬派和安全感,到头来成了修理厂老板嘴里的“老熟客”。而且对比一下,同期国产越野车型除了性能靠谱,还带远程系统升级、免费救援啥的新鲜玩意儿,用起来省心多了。我隔壁王哥前阵开坦克300跑川藏线,一路手机OTA升级导航,他直夸省力;反观那些还在为零部件发愁的人,只能自认倒霉。
至于历史上的冷门配置,我印象最深的是早期进口版上的主动刹停功能,当时销售吹得神乎其神,可实际用下来灵敏度一般,而且容易误触发。不少老司机索性关掉不用,就怕高速突然急刹吓一跳。而且那年代电子系统故障率高,有位技师调侃:“别信太玄乎,新技术就是实验田。”
顺便插一句,我表弟去年刚考驾照,看中了一辆低公里数指南者,被家人死活拦住。他妈在社区群听说,这车型保养费高、配件稀缺,以后出点小事故可能拖几个月才能搞定。所以现在年轻人选车,更愿意查查投诉榜单,再也不像我们当初那么盲目跟风图洋气。
回忆起2018年前后的Jeep情怀,大伙确实动过真感情。但企业倒闭拍拍屁股走路留下烂摊子,要收拾残局只能靠消费者自己兜底。一辆坏掉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体系崩塌之后几十万人一起变孤岛。这种教训,在饭桌闲聊时每每被提及,总有人叹一句:以后买东西还是长点心吧,多留条备选路,总比临渊羡鱼强。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