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回应理想汽车被黑:已掌握幕后操控品牌及水军证据

8 月 8 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针对近期理想汽车遭遇的系统性网络抹黑事件作出回应。他明确表示,公司已锁定幕后操控的品牌及专业水军机构,并强调将通过法律手段坚决维护企业权益,同时承诺 "不会被黑暗同化"。这一表态引发行业对车企舆论战合规性的广泛关注。

李想回应理想汽车被黑:已掌握幕后操控品牌及水军证据-有驾

一、事件背景与证据链披露

此次风波源于 8 月 6 日曝光的一个专业水军兼职群聊天记录。群内信息显示,该组织以每条 8 元的价格收购理想汽车不规范行为视频,以 1.5 元 / 条的标准发布恶意评论,并要求 "带图评论需 AI 生成但需逼真"。理想汽车法务部于 8 月 7 日发布公告称,此类攻击呈现 "24 小时不间断、多平台密集发布、内容高度同质化" 特征,涉嫌违反《民法典》名誉权条款及《刑法》第 293 条寻衅滋事罪。

李想在视频中透露,此次事件与理想 i8 上市后的市场竞争存在时间关联。他指出,"每一次新车发布都会遭遇有组织的舆情攻击,这一次我们通过技术溯源锁定了幕后品牌"。据内部人士透露,理想汽车已向公安机关提交包含 IP 地址、资金流向等关键证据的报案材料,目前案件处于侦查阶段。

二、法律应对与行业影响

针对此类新型网络攻击,理想汽车采取 "三轨并行" 策略:一是通过平台投诉下架侵权内容,8 月 6 日至今已处理违规信息超 2.3 万条;二是启动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主体赔偿经济损失并公开道歉;三是刑事报案追究组织者刑事责任。法律专家指出,若证据链完整,组织者可能面临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这一事件暴露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生态的深层问题。2024 年理想 MEGA 上市时,曾遭遇 "殡仪车" 恶意 P 图事件,导致订单流失率超 30%。此次攻击模式更趋专业化,利用 AI 生成虚假内容、跨平台矩阵式传播,形成 "线上舆论引导 + 线下车主骚扰" 的立体打击。数据显示,8 月 3 日单日某平台集中出现 45 条同一主题的抹黑视频,其密度远超正常舆情波动范围。

三、行业共治与合规启示

值得关注的是,理想汽车在应对危机时展现出 "防御 + 破局" 的双重策略。除法律手段外,公司同步优化产品体验:针对 i8 碰撞测试引发的争议,与中国汽研、东风柳汽达成联合声明,明确测试目的并致歉;针对充电焦虑问题,宣布 2025 年底前新增 2000 个超充站。这种 "以攻代守" 的策略,有效将舆论焦点从负面争议转向技术迭代。

此次事件为行业敲响警钟。随着智能汽车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合规边界日益模糊。专家建议建立 "车企 - 平台 - 监管" 三方联动机制:车企需完善舆情监测系统,对异常传播及时取证;平台应加强 AI 生成内容标识管理,建立水军账号黑名单;监管部门可探索 "网络商誉保护专项立法",明确量化侵权判定标准。

李想在视频结尾强调,"我们不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这句话不仅是企业态度的宣示,更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从 "野蛮生长" 向 "合规竞争" 转型的必然趋势。当技术创新遭遇舆论暗战,唯有坚守法律底线、强化合规治理,方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真正的市场尊重。#热点新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