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一场关于“C7驾照”的舆论风暴席卷短视频平台。网红博主们信誓旦旦宣称“上海、广州已试点专属‘老头乐’的C7驾照”,甚至详细描述考试内容。然而,多地交管部门紧急辟谣:根本不存在C7驾照。这场闹剧背后,是四轮低速电动车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管理困局。
一、谣言如何诞生:从倡议到“试点”的变形记
“C7驾照”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专业倡议的严重误读。2024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乘联会)曾讨论“为微型电动车设立更便捷的驾照类别”,但这一设想针对的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小型新能源车,而非安全性存疑的“老头乐”。然而,部分自媒体为博取流量,将倡议包装成“即将落地的政策”,甚至虚构出完整的考试流程。
更夸张的是,有短视频博主拍摄所谓“C7科目一考场”,称考题仅是口头回答“黄灯闪烁该不该走”等问题,吸引大量中老年群体关注。某驾校借机推出298元的“老年代步车交规课程”,实则与官方驾照考试毫无关联。
二、官方辟谣:三地交管部门齐发声否认
面对愈演愈烈的传言,上海、广州、成都三地交管部门在11月中旬统一辟谣。上海市12345热线为此准备专项答复口径,广州市某办事窗口一天内接待了47位咨询者,均被告知“无C7驾照试点计划”。官方明确表示,现行机动车驾驶证类别中仅有C1至C6,从未设立C7车型准驾资质。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谣言早在2024年就已出现,但本次因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导致传播量激增。一位交管部门工作人员坦言:“每天接到几十个电话,全是问哪里能考C7照,我们只能反复解释这是假消息。”
三、“老头乐”的现实困境:安全漏洞与监管空白
谣言之所以能广泛传播,折射出“老头乐”管理的深层次矛盾。据统计,乡镇集市上15分钟内可驶过28辆四轮老年代步车,81%的驾驶员为老年人。但这些车辆安全隐患突出:市场监管总局抽检显示,其制动距离合格率仅42%,超七成产品缺少安全带预紧装置。更严峻的是,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这类车出险率是正规机动车的2.3倍,平均每起事故赔付4.7万元,导致多家保险公司退出该市场。
目前,全国对“老头乐”的管理标准不一。大城市普遍禁止上路,但乡镇因居民出行需求存在管理弹性。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指出,解决之道在于建立全国性规范,例如允许在乡镇道路行驶,但限制上高速,并探索专属牌照和保险方案。
四、治理出路:从“一刀切”到精细化治理
针对“老头乐”的治理难题,专家建议参考二轮电动车管理经验。山东交通学院学者张洪加指出,单纯禁止效果有限,应尽快制定国家标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例如,可借鉴日本“轻自动车”标准(车长不超3.4米、排量限制660cc),明确车辆安全技术门槛。
同时,需兼顾老年群体的出行需求。2025年8月,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发布《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团体标准,尝试规范产品质量。一些地区也在探索“互助保险”模式,年缴360元至560元,为老年人提供基础保障。
当“C7驾照”的闹剧落下帷幕,真正的考题才刚浮现:如何在社会包容与安全底线之间找到平衡?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我们需要的是适合老年人的出行方案,而不是虚假的承诺。”或许,破解“老头乐”困局的关键,不在于创造新名词,而在于构建一套公平且可行的治理体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