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市场暗流涌动!淡季转型现生机

二手车市场持续低迷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的二手车经理人指数(UCMI)是42.3%,到了7月预期指数还跌到了41.2%,一直都没能越过荣枯线,说明市场还是挺不景气的。这中间,一方面是天气热、下雨多,影响了大家的出行和购买意愿;另一方面是新车价格战打得火热,导致很多经销商反映市场需求“变少了”,消费者现在都抱着观望态度,整个市场像是被浓雾给笼罩住了。

表面上看,这好像就是传统的淡季表现,没啥大不了的。但要是仔细看看,其实情况比想象中复杂得多:虽然车卖得多了,但价格却在往下掉。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比例越来越高,跨区域的车辆流通也加快了,再加上数字化技术对行业的不断冲击,这些新变化正在悄悄地改变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二手车市场暗流涌动!淡季转型现生机-有驾

二手车市场分化调整

最近二手车市场真是冰火两重天,情况挺复杂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的二手车交易量总共卖了957万多辆,比去年增长了1.99%,听起来好像还不错,但价格这块就有点惨了。平均成交价从去年同期的6万多元直接掉到5万3千多,跌了整整12.3%,这波下跌挺猛的。

价格一跌,车商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比如北京花乡那边的老牌车商,库存都减少了20%。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也从5.2%降到3.8%,有些小车商甚至开始亏钱了。本来7月是传统淡季,但今年特别难熬,天气热、下雨,人少;再加上新车市场在搞促销,价格体系都被打乱了,消费者更谨慎,钱包捂得更紧,市场整体活跃度也不高。

不过,数据里还是能看到一点希望。到了7月第三周,日均交易量达到6.45万辆,虽然只比前一周微涨了1.09%,但已经是个好兆头了。特别是华东地区,像临沂、温州这些地方,交易量环比增长超过25%,枣庄和杭州也涨了大概5%左右。这些地方的表现就像春天里的小绿芽,说明市场正在慢慢调整,在分化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二手车市场暗流涌动!淡季转型现生机-有驾

新能源车重塑二手车市场

“破局密码”这事儿,其实现在新能源车正在悄悄改变整个二手车市场的格局。最近,新能源二手车成了最火的“主角”。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源占比已经突破了13.47%,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2%,交易量也涨得飞快,达到了29.7%。

像比亚迪、特斯拉、丰田这些大品牌,现在在市场里还是老大,占了大部分份额。不过有意思的是,新势力品牌的车龄普遍更短,说明大家换车的速度比以前燃油车快多了。

但真正让市场发生大变化的,其实是跨区域流通的升级。天天拍车平台的数据就很有意思:异地成交的车辆占比达到了76.2%,也就是说,每四辆车里就有三辆是跨省卖出去的。这种跨区域的流动,不仅带动了市场活力,还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溢价——异地成交的燃油车均价比本地高18.6%,而新能源车的溢价更是高达23.4%!

枣庄的一个车商李强就深有体会:“上海那边的车质量好,外地买家愿意多出5%到8%来抢。”比如说一辆2022款的比亚迪汉,在北京收车价是15万,转手卖到内蒙古就能卖到17万。这说明,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差异,已经被聪明的车商抓住,变成了赚钱的机会。

二手车市场暗流涌动!淡季转型现生机-有驾

淡季现转机

淡季里也有韧劲,新信号正在带来希望。

虽然现在是传统销售淡季,但已经有一些好消息开始冒头了。7月份新车的价格基本稳定下来,这对二手车市场来说是个好信号——消费者更愿意换车了,对二手车价格的预期也慢慢稳了下来。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研,有20%的二手车商表示,一些稀缺车型的成交价已经开始回升了。

不只是整体情况好转,不同地区的市场也开始出现分化,这背后其实也藏着机会。比如7月第三周,东北地区的日均交易量比上一周增长了4.26%,长春那边甚至暴涨了25%;华北地区也有3.76%的增长,像廊坊和赤峰这些地方,增速都达到了10%。

另外,季节性消费的特点也开始显现出来。因为暑假到了,旅游热带动了家庭用车的升级需求,SUV、MPV这种适合出游的车型咨询量明显多了起来。

“现在的经营压力其实反映的是行业盈利模式在变化,”汽车分析师徐嘉平说,“以前靠本地价差赚快钱的粗放方式,现在已经被跨区域价差管理能力所取代。谁能抓住区域之间的差异,谁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手车市场暗流涌动!淡季转型现生机-有驾

技术驱动行业转型

二手车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以前的“价格战”慢慢转向“价值战”。现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行业的“阵痛期”,但转型已经开始,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迈进。

技术正在成为这个行业破局的关键力量。像一些头部平台,已经用机器学习来打造智能定价系统,能覆盖90%的车型,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评估效率也提升了40%。

以前一直困扰行业的难题,比如电池健康检测、车辆残值评估,现在也在技术突破下逐渐被解决。区块链技术让车辆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连了起来,28项关键信息都能永久记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第三方一起建立了二手车信用档案,杭州首批“诚信示范单位”的车商,交易量都增长了25%。

天天拍车研究院也指出:“行业现在已经进入一个从‘拼数量’到‘拼质量’的调整阶段。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流通效率、完善价值评估体系、重建诚信机制,是未来突破困境的关键。”

当技术开始看清价格背后的真相,当诚信取代了过去的信息不透明,这个万亿级市场,正在慢慢摆脱“柠檬市场”的标签,走向更健康、更透明的发展方向。

二手车市场暗流涌动!淡季转型现生机-有驾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新机遇

结语:

2022款比亚迪汉在北京的收车价是15万,但到了内蒙古,居然能卖到17万。虽然新能源二手车的均价同比降了12.3%,但二手车型的供应量却逆势上涨了35.2%。这说明,市场在经历调整的同时,也在慢慢孕育新的机会。

政策在推动置换潮,区块链技术让买卖更透明、更可信,跨区域流通也变得更高效。这三股力量正在一起发力,让整个行业慢慢摆脱“柠檬市场”的标签。就像分析师徐嘉平说的:“当新能源二手车建立起成熟的技术标准体系,当诚信经营变成行业的底线,这个万亿级市场一定会迎来真正的价值觉醒。”

二手车市场暗流涌动!淡季转型现生机-有驾

二手车行业转型能否成功

互动话题:二手车行业能不能在三年内从“拼价格”变成“拼价值”?

**支持的观点:**

现在数字化检测技术越来越普及,大家看车更透明了;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也在慢慢建立,买卖更放心;再加上新能源车的标准越来越统一,这些都让二手车的价值更容易被认可,转型不是没可能。

**反对的观点:**

不过呢,各地的限迁政策还不一样,影响流通;电池衰减这种技术问题还没完全解决,评估起来还是挺难的;还有消费者对二手车的信任度不高,这些问题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解决的。

**中立的看法:**

说白了,大公司可能会先转型,走“价值战”的路子,但小车商可能跟不上节奏,市场就会出现两极分化,有的车有价值,有的还停留在“价格战”阶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