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由电动化、智能化驱动的结构性变革,市场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7月1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销量数据引人关注:集团累计销量达1409180辆,同比增长47%,连续十个月销量突破20万辆。基于此,吉利汽车已将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300万辆,目前目标达成率为47%。
今年上半年,吉利的表现呈现出典型的“油电并进”与“多品牌协同”特征。其新能源板块(含吉利、领克、极氪)销量达到72.5万辆,同比激增126%,新能源渗透率稳定在52%。其中,吉利银河品牌作为承接主流新能源市场的主力,上半年销量达54.8万辆,同比增长232%,成为集团内部最重要的增长引擎。而定位豪华纯电的极氪品牌,则在44个月内实现了50万台的交付量,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
然而,与纯粹的新能源车企不同,吉利庞大的燃油车基本盘既是其稳定的利润来源,也是其转型的“压舱石”。上半年,其燃油车领域销量达到68.4万辆,其中“中国星”高端系列累计销量突破61.5万辆,实现了7%的逆势增长。这表明,在广大的非一线城市和对新能源尚持观望态度的消费群体中,具备技术和品质优势的燃油车依然拥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如何平衡燃油车的盈利能力与新能源车的长期投入,是吉利乃至所有传统车企面临的共同课题。
吉利的解题思路,体现在其发布的《台州宣言》以及“智能吉利2025”战略上,核心是整合与智能化。通过对旗下吉利、吉利银河、领克、极氪四大品牌的定位进行梳理与区隔,吉利试图覆盖从大众到豪华,从燃油到纯电、插混、增程等全品类市场,形成集团军作战的合力。这种多品牌、多技术路线并行的策略,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性。通过在供应链、制造、渠道等方面的协同,规模化效应得以发挥,有效对冲了单一品牌或单一技术路线可能面临的市场波动风险。
在至关重要的智能化领域,吉利宣称已成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车企。从自研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AI电混技术,到统一的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再到与亿咖通深度绑定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吉利正试图将技术自研掌控在自己手中。
放眼全球,吉利上半年海外出口销量超过18万辆,同比增长显著。旗下各品牌依据自身定位,采取了差异化的出海策略:吉利品牌主攻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领克品牌持续深耕欧洲市场,极氪品牌则以港澳为起点,开启了能源网络的全球化布局。这种立体化的全球市场开拓,为吉利分散了单一市场风险,也为其构建全球化汽车集团的目标提供了战略纵深。
封面新闻记者 刘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