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车市却步入传统淡季。2025 年 8 月,当 “金九银十” 的消费预期逐渐升温,车企们已提前打响 “价格战”。从燃油车阵营的经典家轿到豪华 SUV,从新能源市场的新锐车型到旗舰产品,6 款车型或已开启降价通道,或酝酿价格调整,为消费者带来难得的购车窗口期。这场横跨燃油与新能源的 “让利潮”,不仅折射出市场竞争的激烈,更让 “刚需购车” 与 “抄底捡漏” 有了精准的参考坐标。
燃油车:经典车型价格 “大跳水”,性价比迎来历史高点
在新能源车型快速渗透的当下,燃油车的 “以价换量” 显得尤为迫切。三款经典燃油车的降价幅度,足以颠覆消费者对 “传统动力” 的价格认知。
日产轩逸:从 15 万到 6 万级,家轿之王的 “亲民宣言”
六年前,轩逸中高配车型落地价逼近 15 万,混动顶配更是突破 16 万;如今,这款常年霸榜轿车销量前十的 “国民家轿”,经典款价格已杀入 “6 字开头”。6 月销量数据显示,轩逸仍以 24447 辆的成绩位列轿车榜第六,证明其 “省油、耐用、故障率低” 的核心优势仍牢牢抓住家庭用户。
此次降价并非偶然。面对秦 PLUS DM-i 等新能源车型将价格下探至 6 万区间的冲击,轩逸不得不以 “性价比” 巩固基本盘。按当前价格计算,相比六年前,消费者购车可节省近 10 万元 —— 这笔钱按年均 2 万公里、每升油 8 元计算,足够支付十年的油费。对于看重 “低使用成本”“维修便利” 的务实用户,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家庭,此刻入手堪称 “历史最佳时机”。
别克昂科威 S:销量担当 “一口价” 13.99 万,门槛骤降 10 万
作为别克品牌唯一月销破万的车型(6 月销量 11975 辆),昂科威 S 的降价力度堪称 “诚意之作”。8 月购车权益显示,其白金版 “一口价” 13.99 万,叠加 3000 元置换补贴与金融政策,最终落地价可更低 —— 这一价格较此前的 15.99 万直降 2 万,较三年前 20 万左右的入门门槛,降幅近 10 万。
这款经过市场充分验证的中型 SUV,以 “稳定可靠性” 和 “扎实操控” 见长。以往需 “踮脚够” 的 20 万级配置,如今 13 万级即可拥有:全景天窗、真皮座椅、定速巡航等实用功能一应俱全。对于青睐燃油车 “动力直接”“补能无焦虑” 的用户,尤其是北方地区消费者,这波降价让 “中型 SUV 梦” 变得触手可及。活动截止至 8 月 31 日,短期购车需求可重点关注。
奥迪 Q5L:豪华 SUV “跌破 25 万”,品牌价值与性价比的双重诱惑
作为一线豪华品牌的 “价格先锋”,奥迪 Q5L 的降价幅度再次刷新认知。曾经 40 万级的 “标配”,如今常态价格维持在 25-26 万,部分地区叠加优惠后甚至进入 23 万区间 —— 相当于节省的费用足够支付十年油费。
这款经典城市 SUV 的 “蜕变” 颇具看点:全时四驱调整为适时四驱后,虽少了些 “硬核越野” 属性,却更贴合城市通勤需求,油耗降低约 1.2L/100km。品牌影响力、成熟的动力总成(2.0T+7 速双离合)、宽裕的后排空间(轴距超 2.9 米),让其在 25 万级市场几乎难逢对手。对于追求 “豪华品牌入门” 的消费者,此刻入手,既能享受品牌附加值,又无需承担过高的购车成本。
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倒逼价格调整,新锐车型 “以价换量”
新能源市场的内卷,比燃油车更甚。三款车型的价格调整,或因竞品上市,或因销量承压,却共同指向 “性价比” 的再平衡。
乐道 L60:受 L90 上市冲击,价格调整箭在弦上
乐道 L90 的上市,给同品牌的 L60 带来了 “甜蜜的烦恼”。作为旗舰型 6 座 SUV,L90 以 “租赁模式 19.39 万、买断 27.99 万” 的价格杀入市场,直接压缩了 L60 的生存空间 —— 目前 L60 租赁模式不到 15 万,与 L90 的价差未能形成明显优势。
业内分析,L60 大概率会通过价格调整拉开与 L90 的定位差距。对于家庭用户而言,若 L60 价格下探,其 “6 座布局 + 中等续航(CLTC 550km)” 的组合,将在 15 万级市场更具竞争力。有意入手家用新能源 SUV 的消费者,可保持观望,等待进一步优惠释放。
理想 i8:上市即调价,纯电之路的 “破冰尝试”
理想 i8 的上市之路略显波折。这款品牌纯电转型的关键车型,未及与小米 YU7、乐道 L90 等竞品正面交锋,便因 “价格策略” 引发关注:取消 Pro 版本,入门版升级为 Max 车型,原价 34.98 万直降 1 万,同时赠送价值 1 万的配置包。
调整背后,是理想在纯电领域的 “小心翼翼”。作为增程领域的领军者,理想在纯电市场尚需证明自己,而问界 M7 等竞品的 “情绪价值” 优势,也让 i8 倍感压力。从产品力来看,i8 的续航(CLTC 650km)、智能座舱(双 Orin-X 芯片)均属上乘,若后续进一步让利,或能打动注重 “科技配置” 的中产家庭。
昊铂 HT:18.99 万起仍遇冷,降价空间尚存
7 月刚完成价格调整的昊铂 HT,似乎仍未找到市场节奏。改款后 18.99-22.99 万的定价,叠加 “免费充电、5000 元置换补贴、终身三电质保” 等权益,未能扭转其月销千辆左右的颓势。
品牌影响力不足是核心短板。在 Model Y、问界 M5 等强敌环伺的 20 万级纯电 SUV 市场,昊铂 HT 的 “无框车门 + 后排皇后座椅” 等亮点,尚未形成足够的差异化认知。业内预测,若销量持续低迷,其价格或有进一步下探空间,对于追求 “个性化配置” 的年轻用户,可耐心等待更佳入手时机。
购车决策指南:淡季入手,这些 “坑” 要避开
面对这场降价潮,消费者如何理性决策?专业汽车分析师给出三点建议:
其一,明确 “刚需属性”。若为日常通勤、家庭使用等必需场景,当前价格确实划算,尤其是轩逸、昂科威 S 等经过市场验证的车型,品质风险低;若为 “增购” 或 “尝鲜”,可等待 “金九银十” 期间的更多权益。
其二,关注 “隐性成本”。燃油车需考量油耗、保养费用(如奥迪 Q5L 的单次保养约 1200 元),新能源车则要计算充电便利性、电池衰减风险(昊铂 HT 的终身三电质保可优先考虑)。
其三,警惕 “库存车”。部分降价车型可能是 2024 年产的库存车,提车时需检查生产日期(超 6 个月为库存车)、轮胎磨损、电池状态等细节,避免权益受损。
从 6 万级的家轿到 25 万级的豪华 SUV,从新能源新锐到经典燃油车,2025 年 8-10 月的车市降价潮,为不同预算、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了多元选择。这场 “价格战” 的背后,是车企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更是消费升级与技术迭代的必然结果。对于消费者而言,淡季购车的核心逻辑从未改变:不盲目追低,不忽视需求,才能在这场 “让利盛宴” 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理想座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