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今年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小鹏技术中心带来的那个“鲲鹏超级电动系统”。听这名字,光听起来就很带劲儿,鲲代表增程,鹏则是纯电。简单又直白,名字烘托了技术亮点,也有点野心,你想想:这车既能插电,也能加油,技术跨度可不小。
说到这个技术,首款搭载它的车是小鹏的旗舰SUV——X9。看字母就知道是车系的顶配。工信部数据我也翻了一下,增程版比纯电版整整长了23厘米,总车长达到了5.3米,轴距超过3.1米。这尺寸别说是中型SUV,放在豪华车领域都不输阵。一提车长,我们这些懂行的都清楚,车大了,不光显档次,空间也跟着大。加了23厘米,不仅能让腿舒坦,还把第三排座椅愣是塞进去了,这事儿必须给电机调整后的体积省下来的空间加个鸡腿。
续航表现也让人不得不多看它两眼。纯电版能跑430公里,听着还行,可增程版就有点意思了,续航一下飙到1400公里。这数字说实话,直接甩开绝大部分竞争对手。尤其是加速节点,如果充电不方便,你去加个油,续航立马拉满,这事儿对于一些车程长、怕电池掉链子的用户来说,甭提有多得劲了。
事儿还得聊点关键的,光长得大、跑得远,谁都能扑上来买,真要打市场,得有点拿手硬实力。小鹏是这么的:它的鲲鹏电动系统里,电机体积缩小了三成,重量减轻了7.5%,电驱动效率提到93.5%——这听着还行对吧?电池还兼顾了耐造,加了防弹级保护层,应对各种野外或者极端环境的风险。厂家甚至夸下海口,说电池7年内衰减不超过7%。具体咋样,咱也不是机师,得实车数据跑出来验证才知道。不过就这些设计,看得出来人家是想在耐久和使用成本上打点硬招。
动力方面也来点好玩的,增程版搭了东安的1.5T发动机,配合210千瓦电机,动力平稳且不失澎湃;纯电版就更强了,双电机总功率干到370千瓦。这么看下来吧,你心里肯定也开始盘算了——纯电续驶强,增程就更能跑,问题是增程版实际操控感受会不会逊色一截?这得等到真车出来才能评,有人说操控和提速会差一点,毕竟带发动机是多了负重,但也得看调校。
价格的话,纯电版的起步是30万5,增程版可能会往40万以下压,从性价比角度要真是定到38万左右,中大型豪华SUV这个市场,估计会杀出点新气象。最近这个领域就真是热闹得“热锅上蚂蚁”,听展会那边不少厂商也在玩各种新花样,但多数还是靠电硬拼续航。小鹏这一手“油电双修”,确实有可能撬开一片新土地。
这车能不能从数字里跳出来,成车友圈的“票选标杆”,得看明年的量产表现了。比如你说理论上的数据,听着好,可实操最朴实的还是可靠性和成本。用了防弹材料的电池,成本真就压得住吗?实际油耗算下来,增程的经济性又能不能跑赢体力长跑的纯电?就算X9用上了鲲鹏系统,市场这块蛋糕有没有买家愿意买单还得两说。
等车真的上市,站在某4S店展厅里头,亲手摸到车漆光滑的质感,闻着车厢里的新车味儿,加油的媳妇和充电的哥们估计都得捏把汗,心里默念着,“这车能不能真稳靠谱?”或者斟酌着,纯电、增程,到底选谁更舒坦?这一吊人胃口的点,可真是把小鹏给盯足了。
不过咱们平心而论吧,小鹏走的这条路确实挺有挑战。尤其是大块头的定位,消费者往往看重品牌价值和品质体验。能不能让人心甘情愿掏40万买它,而不是进旁边的店拿下什么“BBA”,这就看它手里的底牌够不够硬。再说个题外话,听展会的车友讲,小鹏还能跑自动驾驶这块市场,搞得技术升级;这要是能让人敢松手放权上路,那鲲鹏这个系统,更能加分。等年底发布,明年路测结果一出来,一个数据能逼得友商学弟夜里泡咖啡加班。
写到这儿,我发现,车企这些发布会上说得天花乱坠的参数也许都是真的,但能不能兑现对消费者的承诺,终究还得让我们普通人去日夜测验才准。反正从技术到价格都过得去,X9确实有点料,用实际表现说话,值不值起这价格?!咱明年坐等答案揭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