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款电动车测评曝光,辅助驾驶遇难题,行业监管出新声

如果你还在幻想智能汽车“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那么这一场由懂车帝发起的辅助驾驶实测,可谓给了整个行业当头一棒。36款主流电动车齐上阵,风风火火冲进极端场景,结果人人出糗,车车现原形。你以为科技让未来扑面而来,实际上只是送来一场虚火。对于正被“智能汽车”吹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测评事件,更像是照妖镜——谁是科技真神,谁是营销幻术,看得一清二楚。

36款电动车测评曝光,辅助驾驶遇难题,行业监管出新声-有驾

首先看榜单,特斯拉碾压一众国产品牌,自信满满地登顶。Model 3和Model X分获一、二名,而蓝山、小鹏G6、问界M9等国产新秀只能望榜兴叹。如果你以为这证明了“外国的月亮更圆”,那就太天真了。测评一出,国产品牌的支持者们仿佛被戳到痛点,质疑之声接连不断,有人揪出细节,称测评标准“按歪,灯光暗,国产车被黑了”。社交网络里,关于哪家测试更公正、标准该怎么定,吵得不亦乐乎——左图德国测试,华为M9第一,右图懂车帝,特斯拉冒头。到底谁在睁眼说瞎话?似乎每个结果都被用来证明各自的信仰。

36款电动车测评曝光,辅助驾驶遇难题,行业监管出新声-有驾

但现实比网络争吵还要冷酷:无论你喜欢哪一边,没有一辆车在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等场景中全身而退。从车到人都摆脱不了“辅助驾驶”而非“自动驾驶”的命运。流量和情怀很丰满,科技的骨头依然很硬。各家车企,包括特斯拉自己,也不敢大肆吹牛,反而话里带刺地承认“技术共性瓶颈”,坦率得让人有点不适。从安全性到识别能力,业内大佬们都在一致表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懂车帝很快出来回击:没有人为干预,测试流程干干净净,谁都没使绊子。关键时刻是AEB(自动紧急制动)机制触发,NCA(自动导航驾驶)反而被它自己”憋死“了。这不是人工布下的陷阱,而是系统自爆的困境:一边谨慎地刹死自己,一边眼睁睁看着绕行“作废”。听起来就像是技术的“左右互搏”——理论华丽,现实中却自己打脸。

36款电动车测评曝光,辅助驾驶遇难题,行业监管出新声-有驾

这场闹剧很快上升到监管层面。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一锤定音:“智驾”还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现在离自动驾驶差远了。买智能汽车的时候,对着说明书兴奋地刷功能,实际开到马路上,每一步都不能信马由缰。想象中“人车合一”的惬意,现实却是“手不能离,眼不能闭”,否则出事就是三重处罚伺候——民事、行政、刑事全套套餐奉上。

36款电动车测评曝光,辅助驾驶遇难题,行业监管出新声-有驾

在这波测试风波中,最值得反思的不是哪款车在排行榜上高低起伏,而是整个产业过分营销、技术泡沫与公众预期之间的巨大落差。媒体自信喊出“智驾”,企业营销打包“未来出行”,消费者就以为科技救赎已经实现。可一碰到现实极端场景,连算法都一脸懵懂,车轮打滑,安全击穿。

此事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智能化、“弯道超车”的迫切心理与现实技术巨堆火药桶的碰撞。一边是全球瞩目的市场体量,一边是还没打磨出来的“黑科技”。信息流里,一场辅助驾驶的测评,最后成了验证技术真伪、品牌形象、产业信心的举国闹剧。

36款电动车测评曝光,辅助驾驶遇难题,行业监管出新声-有驾

最后,测评还是测评,争论还是争论。无论帽子戴得多高,技术终归要回到路面上才能落地。未来的“无人驾驶”神话,得起源于今天的自我认清。一天没有突破技术瓶颈,科技再会讲故事,也只能停留在辅助二字上——手不能松,眼不能移。今日事故现场的刺耳警钟,不过是明天自动驾驶真正到来时的起跑枪。

表面上是36款电动车的现原形,实际上是整个智能驾驶产业的裸泳,下水之前谁都得自查有没有穿好“防溺水泳裤”。热爱自动驾驶的我们,不妨给自己的科技热情也装个AEB:在激情冲刺之前,先给幻想“自动减速”,免得幻想翻车,落地成现实的镜面迷宫。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