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热议】小米YU7“偷改配置”风波,雷军回应友商“截胡”
近日,小米汽车首款车型YU7自开售以来,订单火爆,但也风波不断。先是“大定”数据引发质疑,后有友商“截胡”订单,如今又陷入“偷改配置”的争议。
“偷改配置”风波:文案错误还是有意为之?
有消费者反映,小米YU7在心愿单上显示标准版和Pro版都具备自动防眩目功能,但锁单后却发现只有Max版才有。对此,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回应称,系“配置表出现了文案错误”。然而,仅用“文案错误”来解释,似乎难以平息消费者的疑虑。毕竟,配置信息的准确性对消费者购车决策至关重要。
雷军回应友商“截胡”:自信产品优势,无需诋毁
面对友商“截胡”订单的策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表示:“不建议同行们这么做。我们会努力提升产能,但排队的人确实比较多。”雷军还强调,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优点,自信的话讲自己优势就行,没要诋毁。他还推荐了一些其他国产新能源车型,例如小鹏G7、理想i8以及特斯拉Model Y,显示出对市场的开放态度。
提车周期拉长,友商“兜底报销”政策涌现
小米YU7的提车周期不断被拉长,新数据显示,短交付周期达39周,即现在下单需9个多月后提车。这让不少消费者动摇,也给了其他车企机会。智己、蔚来、极氪、智界等纷纷推出“兜底报销”政策,承诺购买本品牌车型可补偿消费者小米YU7的5000元定金。
消费者担忧:明年提车或增加购置税成本
消费者对提车周期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尤其是明年提车可能还要承担一定的购置税。有消费者表示,如果锁单时明确知道明年才能提车,自己肯定不会锁单,希望小米能够给予购置税补偿。
小米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对于消费者因不知晓提车周期而锁定小米YU7,后续可能面临额外支出购置税的情况,小米是否需要为此承担责任?专家表示,只要企业提前告知风险,就不需要承担责任,但需要承受因此导致的订单流失。
小米汽车,路在何方?
小米YU7的“偷改配置”风波,暴露了小米汽车在产品信息透明度、沟通能力以及产能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面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质疑,小米汽车需要更加谨慎和透明,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