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踏板模式彻底凉了吗?

曾经被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力推的“单踏板模式”,如今迎来重大转折。2025年7月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 21670—2025),明确规定:“在默认工作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停车。” 这意味着,从2026年1月1日起,单踏板模式将不再作为车辆的默认设置,驾驶员必须通过制动踏板完成最终刹停动作。

单踏板模式并非特斯拉首创,早在2013年,宝马i3、日产聆风等车型就已采用类似设计,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动能回收制动,甚至能减速至停车。特斯拉将其推向主流,并一度强制用户使用强动能回收模式,导致部分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误踩加速踏板,引发多起事故。2023年,特斯拉因“未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策略”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强制召回,随后开放了动能回收调节选项。

新规并未彻底封杀单踏板模式,而是要求车企调整默认逻辑:

  • 禁止默认刹停:车辆启动后,必须通过制动踏板完成停车,松油门仅能减速。

  • 可选模式保留:用户仍可手动开启单踏板功能,但每次重启后需重新设置,并伴随视觉提示。

  • 刹车灯强制点亮:动能回收减速度超过1.3m/s²时,刹车灯必须自动亮起,避免后车误判。

新规给予车企18个月过渡期,2026年新车型必须合规,现有车型最迟2027年调整完毕。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品牌可能通过OTA更新修改系统逻辑,而传统车企的电动车型则需优化动能回收策略。

支持者认为单踏板模式在拥堵路段更省力,反对者则指出其改变驾驶习惯,增加误操作风险。新规的折中方案既保障安全,又保留个性化选择,被业内视为“创新与安全的平衡”。

单踏板模式并未完全“凉透”,但其主导地位已被终结。随着新规落地,新能源汽车的驾驶逻辑将回归“刹车归刹车,加速归加速”的传统安全框架,而这或许正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单踏板模式彻底凉了吗?-有驾
#图文打卡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