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美国“国庆日”这天,特朗普签署了一份看似技术性的法案:《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乍看名字像是个财政账本,实际却在汽车圈引发了地震式连锁反应。
仅仅一天后,本田宣布叫停旗下大号电动SUV的开发计划,同时将2030年前的电动车投资砍掉30%。一句话概括:本田决定“撤一半身”,赌回混动。
为什么一家国际巨头,会因为一个税收政策,临时刹车?它只是第一个转身的,不会是最后一个。
税补一取消,电动车还香不香?
本田这次暂停的是原计划2026年推出的Zero系列中的大型纯电SUV,也是他们电动化战略中的旗舰级选手。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方向级”的调整。
导火索很明确:美国新法案从9月30日开始取消电动车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
什么意思?你原来买一台Model Y可以拿7500刀的补贴,直接相当于打了9折;现在补贴取消,价格立马“原形毕露”。普通消费者自然要重新掂量性价比。
美国是本田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当地消费者不再“偏爱电”,本田当然要调整。尤其是像大号电动SUV这种高价位车型,没有补贴“托底”,销量压力会直接翻倍。
说白了,政策不再“兜底”,车厂就得自己掏钱补贴消费者,那还不如直接把项目砍了。
本田为什么先动手?混动是它的底牌
有人可能会说,丰田没这么急,福特也还在推进电动F系列卡车,那本田是不是反应过度?
不,这恰恰是本田务实的一面。
本田不是没有搞电动车的能力,而是它知道自己最大的优势,其实是混动技术。不管是雅阁i-MMD,还是CR-V、思域混动,油电切换的平顺性、燃油经济性都在同级别里口碑非常稳。
再看一组数据:截至2023财年,本田全球电动车销量仅为11万辆,还不到特斯拉的零头;反观混动车型销量突破百万,贡献了利润大头。
这就像下棋,你发现这个棋盘不好走,果断换场,反而能保存实力,下一盘更稳的棋。
特斯拉也在变招,Model Y要“平价”了?
说来也巧,就在本田宣布砍电动SUV这一天,马斯克也“动了念头”:传闻称特斯拉正在推进一款“平价版Model Y”,有可能会是简配减配版,售价大概率跌破4万美元。
这也算是回应政策的一种方式:既然补贴没了,那就让整车降价来填补心理预期。
马斯克其实比谁都明白,当电动车不再享受政策“红利”,拼的就是成本控制和品牌黏性。特斯拉这几年苦练制造系统,上海工厂单车毛利率全球领先,打价格战它不怕,怕的是别人都躺平,它一个人冲。
而这正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局势:传统车企大面积观望,特斯拉继续降价清库存、抢份额。
闲弟观点:这波是电动化洗牌的“第一枪”
本田砍项目、特斯拉推低价,背后其实是一件事:纯电动汽车进入“去泡沫期”。
过去两年,大家对新能源车几乎是无脑乐观。政策补贴、资本追捧、消费者好奇,一拍即合。但现在泡沫开始消退,才知道谁是真有底子、谁是靠风吹。
本田转投混动,不等于认输,而是回归擅长的技术路线。这反而让我对它的下一步更有信心——毕竟“从擅长的地方打回来”,比盲目跟风靠谱得多。
而特斯拉如果能借机把Model Y价格打下来,就等于在电动车下半场率先建立“高性价比标准”,又是一记稳扎稳打的好棋。
但问题也来了:接下来,大众、通用、现代这些本来要“ALL IN 电动”的厂商,会不会也选择放缓?甚至部分车型改回混动?
答案,可能比我们想的还快。
结语:
“大而美法案”的出台像是一块试金石,短短几天,已经让本田调整战略、特斯拉改变节奏。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品牌开始重新评估所谓“全面电动化”的理想主义路径。
别忘了,车企说到底是做生意的,热情可以有,账本不能乱。这个时代不再是“谁最激进谁赢”,而是“谁最灵活谁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