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DM5.1技术升级,老车主OTA体验:油耗降了0.3升但更在乎的是那份踏实
有时候开车路上听着广播,听见说比亚迪又整了个新花样,说是DM5.0这套混动系统又升级成了5.1。前阵子还和邻居老张闲聊,他那台21年买的秦PLUS DM-i,平时就自诩“油耗杀手”,这回一看群里消息,说亏电能再省0.3升,一脸不屑:“我一年能省几百块?还不够请你吃顿烧烤!”可嘴上这么说,他还是偷偷点进APP看OTA推送。
其实这事儿挺有意思。之前师傅们都觉得2.9L/100km已经很低了,比家里那辆十年前的轩逸强多了。现在官方数据直接拉到2.6L,还被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盖章认证——群友阿涛专门翻出来给我们看的,说权威得很。不过节油赛第一名才夸张,一脚踩出1.82L来,这种成绩我是真没信心复刻,我老婆估计也只能做到三升多。
最让我服气的,其实不是数据本身,而是用了一年的老车还能免费OTA。这种感觉像啥呢?就像手机用着用着突然系统更新,多几个功能还不卡壳。有次去4S店保养,售后小哥边刷机边唠嗑:“你别嫌麻烦啊,现在厂家都是大厂思路,不光想着卖新款,也惦记着咱这些‘旧人’。”他说他自己去年刚换完变速箱油,这会儿正琢磨要不要顺便试试升级后的驾驶策略。
说起这个驾驶策略,比亚迪真是理工直男风格。不搞什么高大上的名字,也没吹成“DM6点零”,就是朴素地叫个5点一,有种“不差事”的劲头。宣传海报写得特细致:2100公里能省下六七升油,大概四五十块钱。我媳妇看到直摇头,“加一次92号都快五百,你跟我抠这几十块?”不过,她后来自己查账单发现,每月确实少跑加油站两趟,那会儿表情才松快些。
有人疑惑硬件没变怎么还能降耗。我问过维修站刘师傅,他嘿嘿笑道:“主要靠软件呗!发动机、电驱、减速器都熟透啦,现在拼谁调教细腻。”他说以前遇到堵车,只知道踩刹车,其实很多时候完全可以让电机帮忙回收能量,多积攒一点是一点。他举例子:高速巡航时只要把发动机控制在最经济转数区间,再配合AI判断什么时候该切换纯电或并联模式,就真有可能再挤出几毛钱来。“别小瞧这些小动作,”刘师傅拍桌子,“做到了极致,就是技术壁垒。”
还有冷门八卦,上周我们微信群里传疯了一条消息,说南方某地一个出租司机,因为一直盯着亏电续航开法,把平均下来搞到了2L以下,但后来发现轮胎气压太高导致偏磨损,还好提前去做保养查出来,否则得赔轮胎钱。这也是提醒大家,用新技术也不能忘记基本功——定期检查胎压、按时保养,不然羊毛薅不到反倒吃亏。
讲真,比亚迪这一波操作,要不是背后庞大的用户基数和行驶数据支撑,很难玩转这种软硬件协同优化。据销售顺嘴透露,全国DM车型累计行驶工况已经超百万种,他们后台每个月都有几十亿公里的数据分析。“越多人开,我们越懂怎么让它更省。”销售拍拍胸脯保证,下次还有啥黑科技,都不用担心落下咱们这些“早买早享受”的用户。
前阵子碰巧遇见个二手商贩,看中隔壁楼的一台22年落地的宋Pro DM-i,本想捡漏,结果人家死活不肯便宜太多,“现在连旧款都跟新的一样能升级,你让我咋砍价?”最后还是谈崩走人。我琢磨以后卖二手的时候,这种持续OTA能力估计也算加分项吧?
最近天气热起来,每天傍晚遛弯回来,总喜欢坐进自家唐里吹空调顺带看看仪表盘显示——那个平均油耗数字慢慢往下掉,有时候比实际感受还重要。一想到哪怕过几年还能继续免费收到厂家推送的新玩法,就觉得当初选它选对了,不光图个便宜,更图心安理得、不被区别对待罢了。有些东西值多少钱不好算,可这种踏实劲儿,是别处学不来的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