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州车展的聚光灯下,极氪展台的温度似乎比羊城的初冬更热。人群里三层外三层,焦点几乎全部集中在两台车上,极氪9X与009组成的“豪华9系双旗舰”。
而真正让行业侧目的,是一张刚刚公布的成绩单:极氪9X交付量突破1万台,单车成交均价达53.8万元,并且80%用户来自BBA、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在50万以上的豪华SUV市场,过去长期是BBA、保时捷等传统品牌的“舒适区”。而极氪9X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不仅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更让“中国车卖不上高价”的论调不攻自破,用实力诠释真豪华。
•极氪9X格局打开了
极氪9X的交付破万,有力打破了高端豪华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垄断的格局。在过去,30万元以上的汽车市场几乎是外资品牌的“自留地”,中国品牌难以涉足。
如今,极氪9X用53.8万元的均价和破万的销量改写了这一历史。
这一成绩的含金量体现在用户结构上:超过80%的用户来自BBA、路虎、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平均拥车数量超过三台。
这些拥有丰富用车经验的精英阶层,用实际选择为中国汽车的豪华品质投下了信任票。
•从亮相到交付的“极氪速度”
极氪9X的热销从亮相之初就自带“爆款基因”。回顾其上市历程,几乎每一步都堪称教科书式的成功:
从上海车展首次亮相后,它连续蝉联多站车展人气王。盲订2小时订单破万,预售1小时收获42667名小订车主,上市13分钟大定锁单即突破1万。
从上市到交付破万,极氪9X用了不到两个月。这样的速度,即使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颇为罕见。
为感谢用户支持,极氪向所有今年下定9X的车主送出了黄花梨·车主尊享礼盒。这份选用“东方神木”海南黄花梨打造的限量藏品,也体现了极氪对用户的用心。
•精英阶层为何选择极氪9X?
超过70%的用户选择高配车型(Hyper版或曜黑版),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极氪9X产品力的高度认可。
这些用户多为高端制造业、金融和服务业的精英人士,他们对汽车品质有着严苛要求,不会轻易为品牌光环买单。
近20%的极氪009、001老用户选择增购9X,形成“跨品牌抢夺存量用户+老用户持续复购”的双重效应。
这种良性循环在中国高端豪华市场实属罕见,证明中国品牌的产品力已真正达到“替代传统豪华”的水平。
•重构豪华车价值标准
极氪9X能在强手如林的高端市场突围,核心在于重构了豪华车的价值标准。
当传统豪华品牌还在依赖“品牌溢价”时,极氪用“技术豪华+用户价值”的双重优势打动了最挑剔的消费者。
极氪9X基于全球首个豪华电混专属架构浩瀚-S打造,搭载全球首套三电机兆瓦级混动电驱系统,总功率高达1030kW,峰值扭矩突破1300N·m,零百加速仅需3.1秒。
续航表现同样出色,CLTC纯电续航最高380公里,CLTC综合续航最长突破1250km。
900V高压快充技术的加持,让电池从20%充至80%仅需约9分钟,彻底解决了高端用户的“续航焦虑”与“充电焦虑”。
•从9X到整个品牌产品矩阵
极氪9X的成功,带动了整个极氪品牌的价值跃升。目前极氪品牌累计销量已突破60万台,单车均价稳定在30万元以上,最高售价近90万元。
四年时间里,极氪从无到有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豪华品牌“高质量出海”的典范。
在9X的带动下,极氪全系车型均呈现热销态势。
- 极氪009在4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MPV市场保持领先,在中国香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拿下细分市场销冠。
- 极氪001上市47小时锁单破万,持续领跑25万以上纯电市场。
- 极氪7X稳居20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SUV销冠。
一个覆盖20万级至80万级的完整豪华产品矩阵已然成型。
•极氪的真诚之道
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用户型企业”理念的深度践行。在新能源市场迭代快、用户焦虑多的行业背景下,极氪用透明沟通和贴心服务构建了品牌与用户的信任桥梁。
今年8月,极氪主动提前两个月预告车型改款计划,打破行业“隐瞒换代”的潜规则。
这一坦诚举措不仅未导致老款车型滞销,反而让老款订单增长16%-20%,印证了真诚沟通的价值。
此后,阳光服务公约、“神秘体验官”计划、老用户辅助驾驶软硬件系统众筹更换计划及“极氪零距离”栏目等一系列动作,有效缓解了用户对“买完即背刺”的焦虑。
针对核心零部件供应导致的交付延期,极氪推出“安心等车三重保障”。
更值得一提的是,极氪率先推出全系车型购置税兜底补贴政策,真正践行了“用户至上”的承诺。
•电动EV:
53.8万均价和交付破万数据,已让极氪9X成为现象级产品。
极氪的成功不是偶然,它证明了中国品牌只要把技术、豪华、用户体验做到位,完全能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从BBA车主集体换购极氪9X的现象里,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一款车的热销,更是中国汽车消费自信的提升,当国产豪华车不再需要靠“性价比”取胜,而是能凭核心实力赢得精英用户的认可时,中国汽车的全球崛起就真的来了。
而这,或许才是极氪9X万台交付背后,最值得关注的行业信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