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个扎心又日常的话题尤其是有车的朋友肯定深有体会,开出去兜风或是办个事,找车位得转半天,停好了心里还得打鼓,别一会儿就被坑,明明才停了个十八分钟,收费员偏按一小时算,搞得你一肚子火,有的地方连个收费提示牌都没有,等你开走时才被拦下来要高价,有时候扫码付完,想要个发票还各种理由推脱,这种体验真的是让人心累。
其实路边泊位是公共资源嘛,收费本来是为了规范秩序、提高周转率,可现实里这些乱象,让车主怨声载道,好消息是2025年开始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出手,直接画了三条硬杠杠,地方还跟进了细化规定,从定价到公示再到监管全链条规范,这意味着以后路边停车收费终于有了硬规矩,车主消费能心里有数。
第一条就是定价有上限,计时有规矩,全国都统一以十五分钟为基础计费单位,不足十五分钟按十五分钟算,再也不会出现停一小时一分被收两小时钱的奇葩事,比如贵州修文县定白天0.3元十五分钟,夜间0.25元十五分钟,全天不超过二十元,还有十五分钟免费时长,临时办事短时停车就很划算,温州龙湾区也是十五分钟免费,白天按半小时计费,晚上直接免费,多地还给新能源车主优惠,一小时内免费,充电也免费,环保又省钱。
第二条就是明码标价必须显眼,信息全公开,收费公示牌得摆在显著位置,而且内容得齐全,收费主体、政府文件编号、分时段单价、计费单位、免费时长、封顶价、投诉电话一个不能少,再也不能藏着掖着让你糊里糊涂交钱,现在很多地方还上线智慧停车APP,小程序提前查附近车位、价格,甚至能预约,停之前就做到心中有数,遇到个人私设的收费直接拒付,还有票据问题,新规要求无论纸质还是电子发票都得及时提供,不能拿系统故障搪塞。
第三条就是监管有力度,维权有渠道,乱收费、不公示、不给票据的都要查,智慧停车系统也帮忙盯着,大数据后台能实时看到收费情况,异常马上调查,车主遇到问题可以打12315或者12328投诉,记得留好证据,比如拍公示牌、泊位编号、车牌照、支付截图,方便后续维权,新规还明确如果收费方不合规,车主拒付是合法的,不影响征信,但合规的就必须按时付。
除了硬标准,还有些暖心细节,比如军车、警车、救护车等执行公务免费,残疾人或公益活动车辆也有优惠,不少城市夜间开放机关单位和商场的空车位给居民用,费率还降低,停车费收入也会反哺到城市建设,修路增位升级系统,形成良性循环,还有网上谣言说要全面取消路边收费,其实不是,全国是规范不是一刀切取消,大家还是要看当地官方公告。
今年车主们停车前可以按这五步来,先看资质、有公示牌才停,控制时长利用免费时间,缴费时对金额,留好凭证,遇违规敢维权,这样出门心里就稳多了。
那,大家所在的城市新规落地了吗,免费时长够不够用,智能化缴费方便吗,有没有遇到过贴心的停车服务,欢迎评论区聊聊,让更多人知道好政策好做法,也一起为停车收费的进一步规范出点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