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型SUV竞争愈演愈烈,多款新品扎堆上市,市场价格战难以避免,行业或陷“以价换量”恶性循环

9月的广州,天气开始转凉,我站在一辆刚试驾过的问界M7旁,手指轻轻点了点中控大屏,屏幕反应得挺快,给人一种扎实感。旁边的销售推销员说:这车的小订量都突破23万台了,市场反响不错。我看着那数字,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真的是这样吗?销量背后有没有隐藏点啥?

说实话,像问界M7这种定位中大型SUV,售价在28万到38万之间,还能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还有五座和六座版本,配置上给人的感觉不输合资。跟尚界H5比,后者15万到20万的售价更亲民,续航拉满到1360公里,说它是主流市场破局者一点也不过分。可从我这几年盯着SUV研发流程的经验看,这里有明显的两极分化策略:问界M7走的是价值+科技的路线,尚界H5主打成本和续航,类似快餐和慢炖的区别,你觉得呢?

中大型SUV竞争愈演愈烈,多款新品扎堆上市,市场价格战难以避免,行业或陷“以价换量”恶性循环-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载了一句销售小哥吐槽的话:这些大六座SUV,配置高是挺好,但供应链压力大得很,零部件的小毛病一多,生产节奏就乱套了。这就有点意思了。简单说,供应链就像厨房里的食材,要是主厨想创新菜单,一旦食材少了或者质量不稳,整个出菜速度和味道都得打折扣。你能想象到,车企不只是做产品那么简单,背后拼的是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和持续改进。

说到价格,问界M7和腾势N8L的新六座豪华SUV,价格相近,但腾势偏向插混2.0T动力和豪华配置(包括车载冰箱和激光雷达),表现出更明显的豪华家用定位。相比之下,问界M7的纯电版本续航表现优秀,但多了一套增程系统,难免系统复杂度增加,维护成本会上升一些。说到这里,我觉得自己之前说新能源汽车能完全降成本有点激进,毕竟增程系统的复杂度远超纯电车电池包,这会在保养和维修这块给用户带来更多麻烦。(体感/样本少)

不对劲,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中大型SUV市场越来越内卷,价格战难免。就拿我前两天和同事聊的,他开着一辆乐道大尺寸SUV,售价不到30万,性能表现却直逼问界M7,那差距有点勒紧了车企的脖子。为什么这些低价格SUV会抢到这么多市场份额?真不是便宜没好货那么简单,背后的供应链优化和国产核心零部件的崛起起了大作用。这里面还有啥门道?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新能源SUV进入这个价格竞争段,谁能算出真实的百公里成本到底是多少?我算了下,粗略估计可能在60到80元之间(估算/体感),不过不同车型差异巨大。

中大型SUV竞争愈演愈烈,多款新品扎堆上市,市场价格战难以避免,行业或陷“以价换量”恶性循环-有驾

再说销量,问界M7去年全年19.33万辆,今年七个月累积才3.8万多台,跌幅明显。之前以为这种创新科技车型市场会持续高增长,但现实是竞争加剧,车型更新升级速度跟不上对手,消费者注意力转移更快。特斯拉也感受到了压力,特别是中国本土SUV品牌,2025年前8个月累计销量高达648.8万辆,占全球SUV市场比重达66.8%(官方数据)。这数字很震撼,是不是说明传统SUV市场正在被电动本土品牌重新定义?

这让我想起一个修理工朋友的观点:这些大SUV新车型配置多,技术复杂,修起来真是费力。很多时候客户来问,我还得一部一部查故障码。从研发和供应链视角理解,这恰恰反映了当前车企为了突出差异化,不得不堆积高端智能配置,但给制造和售后带来的复杂度是双刃剑。和之前我觉得创新技术能带来用户黏性的说法有点冲突,看来实际操盘远比理想要复杂。

面对同一价格的中大型SUV,消费者更看重什么?一位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朋友告诉我,她更在意六座SUV的空间灵活调用和安全配置,实际用车体验分分钟给传统认知打脸。相比腾势N9和广汽传祺向往S7的差异,腾势在智能驾驶和豪华感塑造上更胜一筹,但向往S7在平台技术和价格亲民性上更合适一些普通家庭。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坐着舒适还是配置丰富更重要?

顺便提一句,我查了一下某知名机构的数据,2024年国内六座SUV需求同比增长47%,纯电渗透率也飞升至29%(机构预测/样本有限)。这样的高速增长和市场快速变化,你觉得车企的研发节奏能跟得上么?还是说后期会出现更多以价换量的恶性竞争?

中大型SUV竞争愈演愈烈,多款新品扎堆上市,市场价格战难以避免,行业或陷“以价换量”恶性循环-有驾

我身边有个亲戚,一直喜欢理想L9,他说:问界这些新品牌亮眼,但稳定性和维修便利是真的让我捉急,我更看重后续服务。细节上,这也体现了用户心理开始往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转移。品牌价值建设看来不是靠配置堆出来的,软件生态、充电网络、甚至充电体验,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战场。

说到软件生态,我不禁要问:能不能有一种车型,不仅续航和智能配置过硬,还能通过软件持续迭代改善用户体验?目前的国产SUV品牌谁走得最快?(这段先按下不表)

再回到供应链,比起坐等芯片短缺,车企其实更像是在打牌,手里牌不全,必须花心思拼组合。某些零部件甚至得依赖外部供应商,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车产能都会被拖累,这跟家里锅碗瓢盆缺一不可似的,要是炒菜缺个大勺子,菜再好吃都成问题。

中大型SUV竞争愈演愈烈,多款新品扎堆上市,市场价格战难以避免,行业或陷“以价换量”恶性循环-有驾

现在市场乱成这样,车企真的能靠技术突破稳住锅碗瓢盆吗?还是说要有更灵活的供应链管理,并且精准掐准用户需求—毕竟用户不是傻子,他们会挑好玩又好用的产品。你觉得他们会继续跟风买大六座SUV还是开始转向更细分的个性化选择?

说到这里,我抬眼看到不远处的一辆腾势N8L,车厢里三联屏闪烁着华丽图案,刚才那个车载冰箱的开关还没关闭,散发淡淡冷气。豪华感和科技感刻意营造得很足,但你心里会觉得多余还是刚刚好?这种细节,往往就是决定一款车是不是懂人的小秘密。

对了,市场这么紧张,价格战会不会成为车企的救命稻草而让利润空间越来越薄?这条路还能走多远?答案说不定就在这些大六座SUV里,无数家庭的选择和车企的博弈中慢慢浮现。

中大型SUV竞争愈演愈烈,多款新品扎堆上市,市场价格战难以避免,行业或陷“以价换量”恶性循环-有驾

你呢,最近有盯上哪款大SUV?那细节让你动心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