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亿美元,这是日本车企多年来在越南市场的累计投入数字。就在今年,这个数字可能变成他们的一场噩梦。越南,这个被称为“摩托车王国”的地方,推出了一项禁摩政策。以本田为首的日本企业惶恐不安,发函越南请求缓和政策,但越南方面却始终“不读不回”。而另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中国车企却悄然崛起,电动车的身影正逐渐占据越南的大街小巷。究竟是越南在下一盘大棋,还是日本车企真的陷入绝境?又或者,这一政策会给中国车企带来怎样的机会和风险?
越南禁摩政策的酝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当它真正开始落地时,却让深耕多年的日本摩托车企业如临大敌。这不仅仅是日本企业的一场苦战,也是一场立场与利益的博弈。
日本车企和越南无疑是站在对立面的两方:一边是投入数十亿美元深耕市场、依赖燃油摩托盈利的日本车企;另一边,是试图减少城市污染,为电动化铺路的越南政府。越南政府似乎铁了心要推行这项改政策,日本从企业到官方都接连发函试图说服越南,其中包括延长过渡期或重新评估禁令影响等请求,但从7月到9月,这些信函没有得到越南任何实质性的回应。
越南在面对日本时采取冷处理策略,却对中国车企表现出了“热情”。细心的人还能发现,越南市场上的中国电动车品牌越来越多。是日本车企真的被时代抛弃,还是越南政府另有阳谋?所有的矛盾集中在这一场禁摩政策中,不禁让人生疑:越南的算盘到底怎么打的?
这场禁摩政策的推行,其实有迹可循。早在多年前,越南政府就曾多次释放信号,希望实现城市交通的绿色化转型,电动两轮车便成了最佳的替代方案。这一趋势明显的市场变局,却没有得到日本车企的足够重视。以本田为例,其在越南传统燃油摩托市场占据了超过七成的份额,而这一市场又是其全球摩托车业务中贡献利润的关键一环。问题是,面对电动化浪潮,本田以及其它日本车企显然准备不足——与燃油车产品相比,日本在电动车型上的布局根本不具竞争力。2023年前三季度,日本摩托车销量大幅下降50%,本田的营收更是下滑超过30%。
相比而言,越南本土的国民品牌VinFast显然嗅到了机会。他们在电动车领域全面铺开,短短一个季度便销售了近7万辆电摩,环比增长超过50%。细究背后,我们不难发现,VinFast崛起的动力其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国供应链的支持:无论是核心的电池系统,抑或是刹车、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都离不开中国的技术与产能。即便越南想要建立完全自主的电动车供应链,也快不过中企已经占据的动能。
中国车企也迅速瞄准了这一机会。雅迪在越南扩大建厂布局,并且推出了专为越南市场设计的经济型电动摩托车型,而上汽通用五菱合作投放的小型电动车,也在越南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显然,越南的禁摩令不仅是对日本车企的重创,更为中国品牌开辟了进入新市场的大门。但越南政策的阳谋可能并不仅仅是开放市场那么简单。
就在外界普遍认为禁摩政策会给中国车企带来一片新“蓝海”市场时,问题的另一面也随之浮现。禁摩政策看似在促进市场的绿色化,但实质上却暗藏复杂的博弈。虽然中国车企在越南市场表现优异,但越南方面早已着手制定了未来的本地化要求:2027年后想要享受政策补贴的新能源车型,其本地化率需要达到70%。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许多关键技术,可能必须交由越南本土企业,甚至要签订技术转让协议,给越南造血的同时也要舍弃一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
资金充足的VinFast又为市场带来了不小压力。尽管中国车企凭借优异的性价比让消费者青睐有加,但越南政府显然倾向于扶持本土品牌,甚至不惜通过补贴和政策倾斜增强VinFast的竞争力。日本车企并没有完全退出,虽然燃油车板块形势堪忧,但如果日本企业奋起直追电动车型,恐怕也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压力。
越南对于外资的政策并非一成不变。不难发现,当年中国摩托车企业曾凭借性价比横扫越南市场,但由于急于扩张导致产品减配、品质欠佳,最终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被日本企业“反扑”赶出了主流阵营。这一教训,恐怕也是中国车企如今进入越南市场的前车之鉴。看似平静的市场背后,隐藏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正当市场情绪逐渐转向平稳时,一则信息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根据越南媒体的最新数据,VinFast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扩大其电池产能,甚至尝试完全自主化供应链。虽然目前他们的国产化率勉强达到65%,但通过与政府的默契配合,VinFast很可能迎头赶上。着眼于未来,这对于依赖关键零部件出口的中国企业无疑是个警钟。
与此相呼应的是,日本车企也并非彻底放弃。虽然禁摩对其造成巨大打击,但本田已经开始尝试电动车市场,而铃木与雅马哈也被迫调整战略。一旦日本企业果断缩小燃油车规模、重点投入电动化领域,他们可能在接下来的2-3年中重拾竞争力。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这一政策带来的负面冲击或许超出预期。2025年后,越南市场要求的本地化率大幅度提高,不仅可能增加中企的生产成本,还将引发新一轮价格战。而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一市场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表面上越南的禁摩计划完全推动了电动车的市场爆发,但事实上却暗流涌动。越南试图用补贴吸引外资,同时又通过高标准的本地化率锁定利益,这种“阳谋”给中国企业制造了不小的障碍。而接下来的分歧会更加明显:
VinFast试图从供应链到消费端全面“本国化”,更想在价格和品质上赶超目前中国车企的性价比优势;另日本车企也在等待机会,只要越南政策有一丝松动,他们便可以趁机卷土重来。加之复杂的越南外资政策,是否会对中国未来的市场布局产生更多限制,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越南禁摩政策是一块试金石,测试的不仅是日本企业对市场剧变的适应能力,也考验着中国车企的未来布局能力。“想赚我们的钱,可以,先把技术交出来。”看似简单的规则,背后却隐藏着越南政府精心设计的利益博弈。中国车企面对的,将不仅是市场上的竞争,还有政策制定上的考验。一不留神,也许就会成为接下来政策调整的牺牲品。
越南禁摩后是电动车主场?但如果技术换市场的代价是丢掉核心竞争力,中国车企是否真的值得赌这一局?你怎么看这种“阳谋”?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