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几年网络氛围那种变化,谁说没感受过,刚刷完朋友圈,一屋子的省钱攻略,群里热聊的是怎么用银行信用卡薅羊毛,账单一晒,砍价买菜成了谁都要比拼的技能。身边同事换手机都变成了一场折腾,翻半天京东淘宝,最后二手平台下单。明明各个平台还在做各种促销,有些品牌还拼了命制造爆款,直播间一张嘴就是“好货好价”,可街头奶茶店少了一半,网红零食也没人疯抢,连服饰品牌都赶着清仓处理,这年头,大家真的都不花钱了吗。
盲盒、球鞋、手办,凌晨云蹲的行为照样热门。最近听说蔚来有款新车据说预售订单几十万,年轻人一车接一车地下订。新能源品牌都在卷,自主品牌抢走一大票用户。就这样,社交平台和公司年会还在说消费疲软,很难不怀疑,是经济形势真的紧了吗,还是大家根本就不想随便掏钱。
消费降级、消费升级,说了很多回,其实早都不是你买不起,只是没那么容易被套路而已。身边的朋友,工资涨没涨不重要,买东西越来越谨慎才是真的。感觉捂紧钱包,大家都变得精明。以前超市促销,排队疯抢;如今,满减券、跨店满减那一堆玩法,点了三分钟还没搞明白,直接关掉App,“留给爱折腾的人吧”。一句“能省的坚决不花,想花不用犹豫”成了主题。
前几年走到哪都是新消费赛道,无数品牌拼命刷话题。奶茶火爆到极点,排队一小时不嫌累,好像不排队就不是正常的社交手段。那些年,朋友圈晒得热闹,哪家新品都说下个月要上市,资本疯狂投资,网红产品爆款一个接一个。结果暴雷的也不算少,过两年早消失在生活里,回头看,那些人造的溢价和稀缺早就被戳破。
最有意思还是直播带货,现在是要便宜、直给,什么虚头八脑玩法通通走开。看着主播举着产品,大声喊百亿补贴,直接砍去水分,这才是真的福利。以前线下促销那种套路,年轻人不买账了,哪有那么多耐心看你玩心理战。高性价比才是主旋律。对价格太敏感,买东西像打游戏,选商品比拼数值,哪家价格虚了,哪家被抛弃,转头就被网友炸了。这种精致算计,平台、商家分分钟被看穿,套路没用,就是不买单。
二手交易更是火。记不得从哪一年开始,闲鱼成了刚需,各种票据、数码、小物件通通走起。之前身边没人觉得买二手是正经操作,现在反倒成了“聪明消费”的代表。买断不实用的功能,砍掉虚高的溢价,方便实用,没毛病。年轻人不是消费降级,压根就是拒绝冤枉钱,不会被市场轰炸买“没用的升级”。这一波谁能把握住心理,谁能做得便宜、实用、靠谱,谁分分钟接住流量。
说买车那些事,当年热门就是豪车,企业家换BBA,暴发户买保时捷,家里小康都要上一辆高端。但现在国产新能源卖到断货,随便续航一比,智能配置一看,面子和实用兼顾,这几个品牌更狠的还搞智能座舱,手机直接无缝连接,年轻人怎么不心动。“贵就是好,好才应该贵”,逻辑彻底逆转。哪个行业不卷,逼得行业跟上节奏,价格定位一调节,豪车都卖不动。以前排面大于体验,现在完全是产品力决定市场配额。
新消费风口也吹了不少水,数得出来的电商新零售品牌大多经不起考验。从阿里收购大润发银泰那阵风,再到京东永辉资金运作,如今大牌拆分,小品牌消失,市场从包装概念火一阵,到最终晒在阳光下,拼的是谁家核心价值有料。虚火烧不长,新概念经不住反复打磨,一旦用户发现实际性能跟不上宣传,分分钟暴雷。身边朋友聊奶茶店排队,早年都被企业雇人制造“假火爆”,日常消费刷爆朋友圈,现在根本买不过一两次,发现味道也一般,直接拉黑品牌。
反向消费杀伤力不小。以为经济下行会没人买东西,其实大家买得比以前还精,但只花在觉得值的地方,是不是“消费升级”大家不关心,玩的是“把钱花出最大性价比”。谁还老看厂商炫技,谁会理会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新概念”,最看重的就是“值不值”,买手机还查系统、升级速度、保值率,买衣服直接问面料厚度、尺码是否标准。被“套路”的产品一曝光,市场立刻萎缩。快时尚品牌都跌倒在这一步,产品没跟上,早就没了市场优势。
企业还在想着再制造风口,谁能看得懂年轻人消费逻辑,才是活下来的关键。过去走资本、走流量,现在走产品,一切都得回归性价比本质。不说用户忠诚,谁都知道再复杂,仅仅吃“高大上”那一套已经不灵了,年轻人喜欢拆穿一切虚假的包装,盯着真东西不撒手。未来企业生存真的要卷产品深度了,不然就是活不长。看直播平台的流量,明星主播一换,群众只认价格和品质,有本事直接打出来,这才有用户忠诚度。
大家都在说消费降级,现实是钱不随便乱花。不逛商场了,直播间、团购、社区团购全部成为替代选择,为什么,看中透明和效率。钱包不敞开,消费不放松,谁都知道哪家划算、哪家清醒,取舍利落,买得安心。
不买不代表没钱,大家只是不愿再做无意义的花销。什么诱惑都看过,套路一个接一个,选择开始变得有底线。“凌晨蹲点买耳机,觉得值马上下单;买个衣服看半天祥细,二手平台比价直接砍掉冤枉钱。”每一笔花销都理性到不能再理性,能省掉一分就不浪费一分。
“反向消费”,一路冲到生活深处。不是消费失速,是认知变了,是把主动权拿回来,从营销话术手里抢回来,每一分花钱都只认真本事。企业做市场,产品升级,拼的还是用户直观看的那几项,其他花哨的都没用了。
市场变了,消费习惯变了,“反向消费”的逻辑已经成了主流。企业要活,就得看得懂这个逻辑,懂得年轻人有钱但绝不傻花,谁能抓住这点,谁能走得远。下一个消费周期等着那些能创造真价值的人。
我们公众号致力于传播社会正能量,如有内容需要修正请反馈,我们会认真处理。内容原创不易,欢迎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一定加油,祝大家一切顺利。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