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8L 预售开启,31.98万起!这是要正面挑战理想L8?

2025年9月26日,腾势刚发的N8L把起售价拉到31.98万,明摆着往理想L8的"舒适区"里扎。

要知道,理想L8可是30-40万级家庭SUV的主力车型,累计交付已突破22万辆。腾势这波操作,网友喊"硬刚",销售群里有人嘀咕:"理想这次该不会怂了吧?"

咱今天就扒一扒,腾势N8L凭啥敢挑这个时间点冲上来?

是真有硬货,还是虚张声势?

腾势N8L 预售开启,31.98万起!这是要正面挑战理想L8?-有驾

腾势N8L喊"硬刚",核心底牌到底是啥?

这事得从9月26号腾势的发布会说起,那天晚上整个汽车圈的朋友圈都被刷屏了。

腾势不仅发了N8L这款新车,狠的是甩出一组对比数据,矛头直指理想L8。你看这价格定位,腾势N8L入门款31.98万,理想L8 Air版32.18万,就差两千块钱。

但配置呢?

腾势多给了云辇-A智能空气悬架、天神之眼B版激光雷达智驾系统,还有那套2.0T插混专用发动机加三电机的动力总成。说实话,这个时间节点选得确实有讲究。

2025年8月的销量数据出来后,理想L8单车型销量大概在2500到2600辆左右,虽然理想整体品牌交付了28529辆,但L8这款中坚车型的表现其实没那么亮眼。关键的是,理想的用户群体里开始出现一些吐槽的声音——有人说配置升级慢,新鲜感不够;有人觉得智能化这块儿理想没跟上节奏,尤其是和华为系、小米那些新玩家比起来。

腾势瞅准的就是这个空档期,用全的配置、差不多的价格,来抢人。往深了说,这背后其实是比亚迪集团的整体战术在发力。

比亚迪品牌主攻20万以内的大众市场,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打得风生水起。但30万到50万这个区间,比亚迪自己的品牌力还不太够,消费者总觉得差点意思。

这时候腾势就派上用场了——背靠奔驰和比亚迪合资的背景,品牌调性能往上够一够,技术又能用比亚迪的全家桶。你看腾势D9这款MPV就是最好的例子,30多万的价格硬是把丰田埃尔法、别克GL8那帮老大哥挤得够呛,销量月月破万。

现在N8L这招,说白了就是把D9的成功经验复制到SUV领域,专门来狙击理想新势力品牌。有意思的是市场大环境的变化。

2023年到2024年,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问界M7、问界M8、蔚来ES7、小鹏G9、领克900、深蓝S09这些车型一个接一个往市场里扎。理想原本在这个区间是独享红利的,增程式技术路线让它避开了纯电的续航焦虑,又比燃油车省油,家庭用户吃这一套。

但现在不一样了,插混技术突飞猛进,比亚迪的DM-i、长城的DHT、吉利的雷神混动都杀进来了,理想的技术优势正在被稀释。腾势N8L这时候出手,等于是在理想最舒服的价格带和用户群体里插了一刀。

从产品策略上看,腾势这次学聪明了。N8L和N9形成双子星布局,N9定价38.98万起,主打旗舰豪华,给那些想要面子、追求极致配置的用户准备的。

N8L呢,价格下探到31.98万,把目标锁定在务实派的家庭用户身上——这部分人要空间、要配置、要省心,但不想为品牌溢价买单。理想L8恰好就在这个区间里,而且理想的用户画像也正是这群人。

腾势这波操作,摆明了就是要从理想嘴里抢肉吃。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渠道覆盖能力。

比亚迪的4S店网络在国内铺得有多广?

截至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的销售和售后网点超过5000家,渗透到三四五线城市。腾势虽然是独立运营,但售后保养可以借用比亚迪的渠道资源,这对用户来说意味着什么?

保养方便、维修便宜、配件供应稳定。反观理想,门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渠道下沉还在进行中。

腾势这张牌打出来,对那些不在大城市生活的潜在买家来说,吸引力可不小。

腾势N8L 预售开启,31.98万起!这是要正面挑战理想L8?-有驾

腾势N8L的"硬货",到底是吹牛还是有真本事?

说到底,消费者买车还是要看产品力,光靠价格战和营销噱头撑不了多久。

腾势N8L这次亮出的两张技术牌,一张是云辇-A智能空气悬架,另一张是2.0T加三电机的插混系统。咱们一个一个掰开了说。

先说这个云辇-A底盘,这是比亚迪自研的智能悬架系统,属于易三方平台的核心技术之一。

简单讲,它能根据路况实时调整悬架的高低和软硬。过减速带的时候,系统提前识别到路面情况,悬架主动下沉吸收冲击,坐在车里的人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上了高速,车速起来以后,悬架自动降低车身高度,降低风阻,跑起来稳当。还有一个场景特别实用,就是装载大件物品的时候,后悬架可以主动降低,方便搬东西进后备厢。

理想L8用的是传统的双叉臂加CDC连续阻尼可调悬架,虽然也能根据驾驶模式调节软硬,但反应速度和智能化程度跟云辇-A比起来还是差了一截。关键的是,云辇-A是全系标配,理想L8只有顶配的Ultra版本才有空气悬架,价格要到37.98万。

这个配置差异,对比下来腾势的性价比优势立马就显出来了。动力系统这块儿,腾势N8L搭载的是2.0T插混专用发动机配合前后三电机,发动机最大功率152千瓦,系统综合功率达到560千瓦,零到百公里加速3.9秒。

这个动力参数放在30万级SUV里,绝对算得上猛兽级别。理想L8用的是1.5T增程器加双电机,系统综合功率330千瓦,零百加速5.3秒。

账面数据上,腾势在动力性能方面完全碾压理想。当然,有人会说日常开车又不是天天跑赛道,要那么快的加速有什么用?

这话没错,但动力储备充足意味着什么?

高速超车从容、满载爬坡轻松、长途驾驶省心。尤其是跑高速的时候,腾势这套插混系统可以让发动机直驱,效率高。

理想的增程式呢,高速工况下发动机要先发电再给电机供电,中间转换损失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理想车主吐槽高速油耗偏高的原因。油耗这事儿最敏感,咱们也得掰扯清楚。

腾势N8L官方标的馈电油耗是6.95升每百公里,这是WLTC工况下的数据。理想L8官方馈电油耗7.7升每百公里,实际用车环境下,不少车主反馈能跑到8.4到8.8升左右。

两款车都是两吨半以上的大家伙,但腾势的油耗表现确实优秀一些。

原因在哪儿?

插混系统的工作逻辑不一样。腾势的插混可以根据工况选择纯电、混动、发动机直驱三模式,系统会自动选择最高效的驱动方式。

理想的增程式呢,发动机永远只干一件事——发电,不管是城市低速还是高速巡航,都是这个逻辑。所以在高速适合发动机直驱的工况下,理想反而吃亏。

续航里程也是家庭用户关心的重点。腾势N8L配了46.99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230公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300公里。

理想L8的电池是42.8千瓦时,CLTC纯电续航175公里,综合续航1100公里。腾势在纯电续航上多出50多公里,对于日常通勤来说意义很大——城市里跑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基本不用烧油。

理想的纯电续航短一些,意味着频繁地进入馈电状态,长期下来油费支出就上去了。当然,理想也不是没有优势。

车机交互系统这块儿,理想确实做得细腻。四块屏的联动、语音助手的反应速度、车机系统的流畅度,这些方面理想确实领先一个身位。

腾势的DiLink系统虽然功能也很全,但流畅度和交互逻辑还需要打磨。智能驾驶方面,理想的AD Max系统在城市NOA这些场景下的表现成熟,腾势的天神之眼B版虽然配了激光雷达,但实际体验还需要OTA升级来完善。

所以说,腾势N8L的硬件配置确实扎实,但软件体验和品牌调性上,理想还是有自己的护城河。

腾势N8L 预售开启,31.98万起!这是要正面挑战理想L8?-有驾

除了价格和技术,腾势硬刚理想的底气到底从哪来?

这场较量背后,其实是两造车逻辑的碰撞。

理想走的是新势力路线,强调用户体验、社区运营、品牌溢价,用户愿意为这套价值观买单。腾势呢,走的是传统车企的路子,背靠比亚迪的供应链体系,强调性价比、技术实力、渠道覆盖,让用户觉得钱花得值。

哪逻辑吃得开?

得看市场风向。2025年上半年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30万到40万这个价格区间的购车用户,决策因素正在发生变化。

性价比、配置丰富度、用车成本这些实际考量的权重在上升,品牌溢价、新势力标签这些感性因素的权重在下降。说白了,消费者变得理性了,不再愿意为讲故事和品牌调性付出太多溢价。

腾势抓住的正是这个趋势,用实打实的配置和低的拥车成本来吸引那些务实派的家庭用户。比亚迪的供应链优势在这个时候就显出威力了。

电池、电机、电控、底盘、悬架、车身电子,这些核心零部件比亚迪都能自己造,成本控制能力吊打一众竞争对手。理想呢,虽然自己做增程器和一些核心部件,但很多零部件还是要外采,采购成本高,供应链话语权弱。

这就导致两家在同样的价格区间里,腾势能堆上配置,理想要么降低毛利率,要么减配。长期来看,供应链成本的差异会影响产品竞争力。

用车成本这块儿直观。保养费用,腾势因为和比亚迪共享渠道,保养套餐价格基本和比亚迪看齐,一次小保养五六百块钱就能搞定。

理想的保养价格呢,单次小保养要八九百,贵了三分之一左右。维修配件也是,腾势的配件供应充足,价格透明,比亚迪那么大的保有量撑着,配件生产规模大,成本自然压得下来。

理想的配件呢,保有量还不够大,配件价格偏高,而且有些配件还得预约等货。对于一个打算长期持有车辆的家庭用户来说,这笔账算下来差距可不小。

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就是品牌认知的代际变化。理想最早一批用户,很多是2019年到2022年那会儿入手理想ONE的,那时候新势力品牌代表的是新鲜、科技、潮流。

但到了2025年,新能源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市场渗透率超过,消费者见识多了,也冷静了。腾势背后的比亚迪和奔驰背书,反而让一些原本对新势力品牌不太感冒的传统消费者愿意考虑。

这部分人的逻辑很简单:比亚迪做电池和新能源车这么多年了,技术靠谱;奔驰是百年车企,品控有保障;两家合资出来的腾势,总不至于太差。不过话说回来,理想的护城河也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理想这几年积累下来的用户口碑、社区氛围、服务体验,这些软实力不是砸钱就能马上建立起来的。理想车主的复购率和推荐率在行业里都是顶尖的,这说明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度很高。

腾势要想真正撼动理想的地位,光靠配置和价格还不够,得在用户运营、品牌建设、服务体验这些方面下功夫。而这些,恰恰是传统车企的短板。

腾势N8L 预售开启,31.98万起!这是要正面挑战理想L8?-有驾

网友吵翻了!这价格买腾势N8L,还是等理想新车型?

腾势N8L预售价出来以后,各大汽车论坛和社交平台上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说腾势这波操作太狠了,配置拉满价格还便宜,理想这下麻烦了。也有人说理想的品牌力和用户体验不是腾势能比的,等理想出新车型照样吊打腾势。

咱们来看看几个争议最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31.98万买腾势,比理想便宜几千块但品牌力弱一些,到底值不值?

说实话,品牌溢价这事儿在30万级市场越来越不吃香了。十年前,BBA的光环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多掏十几万,但现在呢?

国产新能源车的崛起彻底改变了市场格局。消费者看重的是产品本身的实力——配置、性能、智能化、用车成本,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腾势虽然品牌调性没理想那么新潮,但背后站着比亚迪这个全球新能源车老大,技术靠谱、质量稳定、保有量大,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保障。,腾势的混动系统已经在市场上卖了几十万台,经过了实际验证,可靠性不比理想的增程式差。

第二个问题,腾势的车机系统不如理想丝滑,会不会影响使用体验?

这确实是腾势的短板。理想这几年在车机系统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四块屏联动、语音交互、车家互联这些功能做得确实细致。

腾势的DiLink系统呢,功能也很全面,但在流畅度和交互逻辑上还有提升空间。不过,比亚迪的OTA升级速度向来很快,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推送新版本,优化车机体验。

而且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车机好不好用,是看导航准不准、听歌方不方便、空调好不好操作这些基本功能,复杂的交互逻辑反而可能增加学习成本。所以这个问题见仁见智,看你在意什么。

第三个问题,理想马上要出新车型,腾势扛得住吗?

理想i8在7月份已经发布了,定价33.98万,是一款纯电中大型SUV。从产品定位上看,理想i8和腾势N8L的用户群体有重叠,但不完全一样。

理想i8走的是纯电路线,主打一二线城市有充电条件的用户,强调续航能力和纯电驾驶体验。腾势N8L是插混,可油可电,没有续航焦虑,适合那些经常跑长途或者充电不方便的用户。

两款车各有侧重,理想i8的推出不会对腾势N8L造成致命打击,反而可能分流一部分理想L8的潜在用户。还有人担心,腾势和理想打价格战,最后会不会两败俱伤?

这个担心不无道理。2024年到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的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很多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亏本销售。

但腾势和理想的情况不太一样。腾势背靠比亚迪的成本优势,即便价格打下来,毛利率还能维持在合理水平。

理想呢,虽然单车毛利率高,但规模效应还不够强,如果被迫降价应对竞争,利润空间会被压缩。重要的是,价格战打到最后,拼的是谁的供应链强、谁的成本控制好、谁的现金流充裕。

这几个维度上,腾势背后的比亚迪明显占优。从长期来看,30万到40万这个价格区间的竞争还会激烈。

问界M8、领克900、深蓝S09、岚图FREE、魏牌蓝山,这些车型都在虎视眈眈。腾势N8L能不能真正站稳脚跟,关键看两点:一是产品力能不能持续迭代,OTA升级、智驾功能、车机体验这些软实力要跟上;二是销量能不能快速上量,有了销量才有规模效应,才有议价权,才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如果10月销量能冲上8000台,基本就算站稳了。

要是能破万,那理想还真得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策略。

腾势N8L 预售开启,31.98万起!这是要正面挑战理想L8?-有驾

腾势N8L能卖爆吗?关键看这两点

腾势N8L这次出手,本质上是比亚迪集团向中高端市场发起的一次冲锋。

它既有技术优势——云辇-A悬架、2.0T三电机插混、易三方平台;又有成本优势——比亚迪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规模效应;还有价格优势——31.98万起的定价对标理想L8。这套组合拳打出来,确实让理想感受到了压力。

但理想也不是吃素的。品牌调性、用户口碑、社区运营、服务体验,这些软实力是理想这几年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护城河。

重要的是,理想的用户群体有很强的品牌忠诚度,这些人认可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是理想所代表的那套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腾势要想真正撼动理想的地位,光靠硬件堆料和价格优势还不够,得在品牌建设和用户运营上下苦功夫。

市场最终会给出答案。如果腾势N8L能在上市后的三个月内月销稳定在8000台以上,就说明它真正抓住了这个价格区间的用户痛点,产品力得到了市场认可。

如果销量能破万,那理想就不得不重新思考产品策略,要么通过降价保市场份额,要么通过产品迭代拉开差距。但如果销量低于5000台,那就说明用户对腾势这个品牌的认可度还不够,光靠配置和价格打动不了30万级的消费者。

往深层次看,腾势和理想的这场竞争,其实是传统车企思维和新势力思维的一次正面交锋。传统车企强调的是技术积累、供应链整合、规模效应、性价比,新势力强调的是用户体验、品牌溢价、软件定义汽车、服务创新。

哪模式能适应未来的市场变化?

可能答案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两者的融合。腾势需要学习理想的用户运营和品牌建设,理想也需要加强供应链掌控和成本控制。

谁能快地弥补短板,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至于会不会卖爆?

咱们10月销量榜见分晓。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消费者会用真金白银投票。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30万到40万这个价格区间的家庭SUV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