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在网上看到有人一本正经地讨论“家用车200马力是不是过剩”,我都想把他们绑在副驾上,拉到高速上跟在一辆泥头车后面开10公里。
什么叫过剩?200马力就过剩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属于没被社会毒打过的天真。这帮人对于汽车的理解,还停留在驾校教练那个“给油给油,怎么不给油呢”的阶段。他们觉得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能从A点移动到B点,任务就算完成了。
至于移动过程中的尊严、体面、以及关键时刻能不能保命,对不起,那属于玄学范畴。
马力这东西,压根就不是数学题,而是心理学。它不是钱包里的存款,那种比喻太文雅了,太中产了。马力,是你走在黑森林里,口袋里揣着的那把上了膛的枪。你可以一辈子不用,但你不能没有。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草丛里就会蹦出来一个哥布林,或者是一个想把你连人带车一起打包带走的“道诡异仙”。
高速公路,就是这个时代的黑暗森林。所有司机都默认自己是猎人,别人是猎物。你以为大家在文明驾驶?不,大家都在极限拉扯。你旁边那辆大货车,在你眼里是缓慢的障碍物,在人家眼里,你就是个碍事的压缩毛巾,一脚油门就能把你挤到看不见。
这时候,你那120匹马力的小车,油门踩到发动机舱里,发动机在那儿做法事,转速表疯狂蹦迪,但时速表跟睡着了一样。你眼睁睁看着货车越来越近,后视镜里司机的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那种无力感,真的会让你当场心态爆炸!
而一个200马力的车主,这时候是什么状态?一脚油门下去,变速箱“啪”的一声降个挡,车子像被人从后面踹了一脚,瞬间就把那个钢铁巨兽甩在身后。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三五秒。
这三五秒,就是安全,就是从容,就是成年人世界里为数不多的掌控感。
有人说,市区里限速60,用不上啊。
是是是,用不上。但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每天被老板PUA,被客户折磨,回家还要辅导孩子写作业,我一天里唯一能自己说了算的时候,就是等红绿灯时,绿灯亮起那一脚油门的瞬间。旁边车道的那个小年轻瞅我一眼,我回敬他一个“你瞅啥”的眼神,然后绿灯一亮,我一骑绝尘。
爽不爽?太爽了。这点快乐,就值那多出来的几十匹马力。这就是尊严。
车企们现在整天不务正业,把精力都放在什么智能座舱、冰箱彩电大沙发上。我不是说这些不好,但他们搞错了一件事。车的核心,永远是“行驶品质”。你可以在车里唱K,可以按摩,甚至可以涮火锅,但前提是你得能“走”得好,“走”得安全。
现在这帮新势力,一个个都开窍了,悟了。上来就是三百匹起步,四驱双电机。为什么?因为他们终于想明白了,在掀桌子式的竞争里,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以前大家还讲究个“黄金动力配比”,搞得跟营养餐一样。现在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把餐厅给你爆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你问200马力够不够用?那得看场景。
满载全家出游,后备箱塞满行李,再开着空调爬一个陡坡。说真的,我每次都想不通我老婆为什么出门三天要带一个月的行李,那个压缩毛巾的发明者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这时候,小马力车就是一场灾难。你感觉整个车都在跟你作对,它在用行动告诉你:“我不行了,咱们同归于尽吧”。
而真正的考验,还不是这些。真正的考验,是那个在马路上画“S”型走位,把交通法规当成一张废纸的“老头乐”。它的走位,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你根本预判不了它的预判。这时候,唯一的生路,就是靠着你充沛的动力,在它做出下一个颠覆物理学的动作之前,瞬间提速,逃离它的攻击范围。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又不得不承认,它很真实。
所以,别再扯什么“动力过剩”了。这种论调,要么是车企为了卖低配车编造的谎言,要么就是没体验过真正驾驶快感的人的“酸葡萄心理”。对于那些真的相信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标,特斯拉的核心是“信仰”的人来说,马力可能不重要,因为他们买的不是车,是社交货币。
但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人,车就是工具,是铠甲,是移动的家。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200马力是浪费,你就问他一个问题:你的命,难道不值这几十匹马力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是唯一的真理。
所以,200马力是浪费吗?问题问错了。
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他们只给我们200马力?我们成年人的这点尊严,难道就值200匹?
不。格局要打开。
加大,加大,必须加大!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