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三大梯队现状,头部出海提速,中部转型承压

如果要理解中国车市的“江湖”,看一组年中销量数据就够了。整车企业上半年销量榜单一出,三大梯队格局俨然成型:第一梯队年销破百万、第二梯队徘徊在50-100万、第三梯队则挣扎在50万以下。只看销量是无聊的。关键在于,这个三层格局本身,就是一份中国汽车现状的社会切片——谁在高歌猛进,谁在压力山大,谁又游走生死线,悲欢从此不同。

中国车企三大梯队现状,头部出海提速,中部转型承压-有驾
中国车企三大梯队现状,头部出海提速,中部转型承压-有驾

先说第一梯队,百万辆以上的巨头们稳坐钓鱼台。这里既有自信爆棚的比亚迪,也有改革自救的上汽。比亚迪不愧“国内价格屠夫,海外价格哲学家”双重身份,尽管6月在国内遭遇销售下滑,却用海外同比超两倍的增长,把利润和增长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大洋彼岸。“打不过就出海”,堪称中国制造逆袭的标准流程。上汽则在改革的牛棚里挥汗“自救”,自主品牌持续拉升占比,新能源冲到40%增速,老牌大象终于学会了“踢踏舞”。吉利同样不甘落后,直接把年度目标从271万辆拉高到300万辆,堪称唯有加码才能弯道超车的少数派。

细看下去,这些巨头的风格虽各有不同,却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死磕自主品牌,二是新能源和全球化成为必修课。不少同行还在家门口兜圈子,这几家已经把目光盯在全球赛道。至于东风和长安,一个靠品牌整合补课,一个把合资甩在身后,新能源出口数字一个比一个好看。它们无不是在用规模砸开市场天花板,但国内市场的压力却像雾霾,挥之不去。你说做大容易,做优可太难了。

中国车企三大梯队现状,头部出海提速,中部转型承压-有驾

第二梯队日子明显不好过。北汽、广汽、长城,这几个“卡中间”的,谁都不敢理直气壮地说稳了。北汽还在“断奶”,努力让自主品牌接棒合资奶牛。广汽情况更糟,销售下滑、利润赤字,还得靠“战时状态”来打鸡血。长城表面上品控坚决——“宁愿销量掉队、也不降价祸害品牌”——但理想和现实的夹缝,让400万年目标什么的,都是“画饼”。他们共同的困境是:转型路口不敢快走,想摘合资的奶嘴,却又怕崴了自己的脚。不破不立,但要破,得先有胆。

第三梯队,是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的混合泳池。这里最能看出中国汽车行业的“风口效应”。零跑靠高性价比暴涨150%,小鹏220%的增长堪称“起死回生”,小米刚出道就成爆款,雷军三句话顶过去几十亿广告费。但爆款的背后,是利润还没稳住、产能跟不上,轻则排队提车,重则传销变真香。理想增速减缓,赛力斯成为“销量降盈利升”的异类,江淮和蔚来徘徊边缘。如果爆款和资本失灵,这些新势力比谁都更接近悬崖。

这些小时候的“熊孩子”,如今面临的是长大后能不能变“家长”的问题。新品牌上位凭的是速度,能不能站稳要看谁能打破“爆一款就见底”的魔咒。体量做起来后,盈利才是真正生死线。谁能成为中国的丰田谁能成下一个诺基亚,没有人敢打包票。

总的看,第一梯队决定了行业的基本盘,它们要拼的是全球化与新能源,拼的是谁能强化自我、布局未来;第二梯队命悬一线,赌能否顺利转型,否则就会慢慢沉沦;第三梯队最活跃,却也是风险最高的区块,明年这份榜单,他们的名单可能就会又换一拨。行业整体的“马太效应”依旧,赢家通吃、弱者出局,无人能例外。

中国车企三大梯队现状,头部出海提速,中部转型承压-有驾

下半场的看点已经写在每家数据之中:自主品牌能否持续突破?新能源谁笑到最后?海外市场还有多少馅饼?智能化浪潮谁会“裸泳”?这场“大考”,谁都提前不起卷。每家车企,唯一可做的,就是在变局中不断进化,为明年争一个更好的“座次”。至于结局?等下半年成绩单揭晓,各自悲欢,概不退货。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