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车市最荒诞的一幕,莫过于现代途胜L在各大汽车论坛的“冰火两重天”。一边是车评人声嘶力竭地喊着“10万出头买合资SUV,这波血赚”,另一边却是4S店销售抱着保温杯叹气:“这车配置表能当传单发,可顾客连试驾都懒得约。”
第一幕:性价比的狂欢与沉默的展厅
途胜L的纸面数据确实能打——1.5T发动机怼上200马力,轴距比CR-V还长5公分,中控屏尺寸直接对标平板电脑。更绝的是终端优惠:北京某经销商直接挂出“12.98万包牌价”,比官方指导价低了近3万。按车评人的逻辑,这简直是“薅资本主义羊毛”的良机。
但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乘联会数据显示,途胜L今年1-5月累计销量不足8000台,甚至干不过国产二线品牌的插混车型。小红书上有位刚提车的车主吐槽:“销售小哥交车时比我还激动,说我是本月店里第三个买家。”
第二幕:消费者为何不买账?
问题出在“合资光环”的失效。十年前,现代还能靠“比日系便宜,比国产靠谱”吃红利,但如今国产车的配置单已经卷到离谱——吉利星越L全系2.0T+三联屏,哈弗枭龙MAX直接标配四驱,价格还都比途胜L低半头。知乎上一位汽车工程师的评论一针见血:“现代还在用‘降价大法’救场,但消费者早就不为标买单了。”
更微妙的是使用场景的错位。途胜L的“L”代表加长,可后排座椅放倒后竟有个10厘米的台阶,露营党想塞个充气床垫都得折腾半天。抖音上一条对比视频获得20万点赞:博主用卷尺量完途胜L和比亚迪宋PLUS的后备箱,弹幕齐刷刷飘过“这设计是给俄罗斯方块玩家用的?”
第三幕:魔幻现实的终极答案
现代或许还没意识到,中国车市早已进入“超限战”阶段。当国产车把冰箱彩电沙发塞进驾驶舱,当增程式电动车续航干到1200公里,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定义早已从“便宜大碗”升级成“既要又要”。一位广州的95后看车族说得更直白:“我宁愿多花2万买国产,至少车机系统不会卡成PPT。”
不过故事总有反转。最近现代悄悄给途胜L换上了百度智能车机,经销商开始主推“5年免费保养”。小红书突然冒出不少帖子:“10万块的L2辅助驾驶,真香预警!”所以你看,这场荒诞剧的结局可能是——当所有人都冷眼旁观时,反而到了抄底的最佳时机?
(此刻正在刷手机的你,觉得下一波“真香”的会是途胜L,还是继续被冷落的合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