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统治终结者来了!零跑半年狂卖22万辆,这招太狠了!

最近咱们汽车圈里出了件大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了,就是那个之前不怎么起眼的零跑汽车,今年上半年一下子卖了二十多万辆车,直接把一直以来的“网红大哥”理想汽车给超了。

这事儿听着就挺让人惊讶的,毕竟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想买一辆像样点的新能源家用车,怎么也得准备个三十来万,特别是理想汽车,凭着“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配置,几乎成了这个价位家庭用车的代名词。

可现在,一个主打十几万、二十万出头车型的品牌突然冲到了第一,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零跑到底用了什么法子,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里实现这么漂亮的逆袭。

理想统治终结者来了!零跑半年狂卖22万辆,这招太狠了!-有驾

首先,咱们得把数字看明白。

根据今年7月底官方公布的数据,从1月到6月这半年时间里,零跑汽车总共交付了22.17万辆。

这个数字单看可能没什么感觉,但一比较就知道了,它已经超过了包括理想在内的所有新势力车企,坐上了头把交椅。

要知道,理想汽车可是连续两年稳坐这个位置的,可以说是新势力里的一面旗帜。

现在,这面旗帜被零跑给拿过来了,这就不单单是个销量数字的变化了,它说明市场的风向可能真的在变。

更让人觉得厉害的是零跑新出的一款叫C16的六座SUV。

这车定价不到二十万,一上市第一个月订单就轻松过万。

这是什么概念呢?

打个比方,就好比在20万以下的六座家用SUV这个细分市场里,每卖出10台车,就有7台是零跑C16。

理想统治终结者来了!零跑半年狂卖22万辆,这招太狠了!-有驾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卖得好”了,这几乎是垄断性的表现,说明它精准地打动了非常大一批消费者的心。

看到这里,很多人心里肯定会犯嘀咕:卖这么便宜,配置还这么高,它不亏钱吗?

是不是在烧钱赚吆喝?

这就说到了零跑成功的第一个关键点,也是它最硬核的地方,那就是“全域自研”。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但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就是“能自己造的零件,就绝不从外面买”。

咱们普通人买车,可能不太关心车里的芯片是哪家产的,电池是谁家封的,但对车企来说,这些都是成本。

大部分车企的模式,就像是去一个大型的电子零件市场里采购,把高通的芯片、宁德时代的电池、博世的雷达买回来,然后组装成自己的车。

这样做省事,但每个零件供应商都要赚一道钱,最后加起来,车的成本自然就高了。

零跑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它从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把核心技术都攥在自己手里。

理想统治终结者来了!零跑半年狂卖22万辆,这招太狠了!-有驾

小到车灯,大到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甚至是车里那块最聪明的“大脑”——智能座舱芯片,它都自己研发、自己生产。

这么做在前期非常烧钱,也非常辛苦,就像盖房子,别人是买现成的砖瓦门窗来盖,而零跑是自己先建了座砖厂、门窗厂,然后再来盖房子。

但一旦这条路走通了,好处是巨大的。

根据行业内的估算,通过这种方式,零跑能把一辆车的整体成本降低大约三成。

这三成的成本空间,就成了零跑手里最大的王牌。

它让零跑有底气把那些以前只在三十万、四十万豪车上才能看到的配置,直接下放到十几万的车上。

比如说,用来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还有性能非常强劲的高通8295座舱芯片,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高成本硬件。

当别的品牌还在把这些作为宣传噱头的时候,零跑已经把它们变成了自己主销车型的标配,价格却非常有竞争力。

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这就是最实在的好处:花更少的钱,买到了技术含量更高、体验更好的东西。

这也就回答了前面的问题,它不是在亏本赚吆喝,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从根源上控制了成本,然后把这部分利润空间让给了消费者。

理想统治终结者来了!零跑半年狂卖22万辆,这招太狠了!-有驾

光有成本优势还不够,产品卖给谁、怎么卖,也是一门大学问。

这就不得不提零跑的第二个高明之处:市场定位非常精准,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错位竞争”。

我们回头看理想汽车的成功,它抓住了中国家庭对大空间、多座位、没有里程焦虑的核心需求,用增程式动力和舒适的内部配置,在30-40万这个价格区间里开辟了一片蓝海。

在这个区间里,它几乎没有直接的对手。

零跑很聪明,它没有一头扎进去,说我也要造个三十多万的车去跟理想硬碰硬。

它换了个思路,去观察市场上还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

它发现,有大量预算在15-20万左右的家庭,他们同样需要一辆空间大的、能坐下全家老小的车,但市面上这个价位的选择非常少,要么是合资品牌的紧凑型SUV,空间不够用,要么就是一些传统MPV,外观和驾驶感受又不太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这个被忽视的市场空白,就是零跑的机会。

于是,C16这款车应运而生。

理想统治终结者来了!零跑半年狂卖22万辆,这招太狠了!-有驾

它有SUV的样子和通过性,又有MPV的大空间和六座布局,最关键的是,它的价格直接打入了20万以内的区间。

这一下,就吸引了无数原本在纠结的消费者。

他们可能本来想买个合资小车,或者踮踮脚尖想够一够更贵的国产车,现在突然发现,有一个选择能用更实惠的价格,满足他们对空间、配置的所有幻想。

这就是错位竞争的威力,我不跟你抢地盘,我直接开辟一块新大陆,把那些被你忽略的用户都吸引过来。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零跑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玩得非常巧妙。

过去咱们中国品牌出海,大多是自己一点点建销售店、打广告,过程漫长又辛苦。

零跑走了一条“轻资产”的捷径,它选择和欧洲一个非常大的汽车集团Stellantis合作。

这个集团旗下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品牌,比如标致、雪铁龙、Jeep等,在全世界有非常成熟的销售网络。

零跑跟它合作,就相当于“借船出海”,零跑负责提供技术过硬的好产品,Stellantis负责用它现成的渠道去卖。

这种模式的好处立竿见影。

理想统治终结者来了!零跑半年狂卖22万辆,这招太狠了!-有驾

零跑的车很快就铺到了欧洲十多个国家的展厅里,而且根据数据,在欧洲买零跑汽车的,有超过八成都是当地的欧洲人。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我们的产品和技术,是真真正正地被海外主流市场接受和认可了,这对于任何一个中国品牌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最后,零跑还有一个很像互联网公司的特点,就是特别注重用户的声音,并且能快速反应。

传统汽车厂,一款车上市后,可能要等好几年才有一次比较大的改款升级。

但零跑的车,可以通过OTA,也就是像我们手机系统升级一样,隔三差五就给你增加点新功能。

比如,今天通过升级,你的车多了个“大床模式”,可以把座椅完全放平睡觉;明天又优化了你的车门把手,在冬天能自动破冰,不会被冻住。

这种持续不断的进化感,让车主觉得自己的车一直在变得更好、更聪明,用车体验自然就上去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真实车主推荐的榜单上,零跑的口碑一直名列前茅。

总的来看,零跑汽车能在短短半年内实现这样的逆袭,绝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一套组合拳打得非常漂亮。

它通过极致的自研来控制成本,实现了“好而不贵”;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通过聪明的合作模式,快速打开了国际市场;最后又通过贴近用户的持续升级,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当前这个大家都捂紧口袋、追求“花小钱办大事”的消费环境下,零跑的这条路,无疑是走对了。

它的成功,也给所有正在努力向上的国产品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考:不靠花里胡哨的概念,而是用扎扎实实的技术和产品力,一样可以赢得市场的尊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