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iCAR:别信什么“做自己”,骨子里全是“卷死你”

最近车圈又出了个好玩的事儿,iCAR,奇瑞旗下那个专整花里胡哨的牌子,搞了个V23的上市访谈。高管们坐成一排,表情严肃,开始输出价值观,核心就三个字——“做自己”。

讲真,每次听到车企说“做自己”,我脑子里就自动响起警报。这年头的汽车市场是什么地方?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大家互相掀桌子,你死我活的地方。前脚小米刚用SU7把所有人的蛋糕连盘子一起端走,后脚乐道直接把餐厅的蜡烛都给吹了。在这种环境里,你跟我说你要“做自己”?这不叫个性,这叫行为艺术,而且是赌上身家性命的那种。

iCAR的高管,苏博士,说了句特别文青的话:“品牌的本质是‘做自己’,源于内心深处‘我想做什么’。”

是是是,说得都对。这话放在十年前,可能还能感动一批人。但现在是2024年,朋友。现在大家的核心思想是“我不想活了,你也别想好过”。当所有人都开始发疯,你一个正常人,就是最大的异类。你说你忠于内心,为志同道合的人造车。问题是,你的志同道合的人,够不够你开下个月的工资?你的内心,能不能帮你挡住隔壁价格战甩过来的手榴弹?

这就像《道诡异仙》里的世界,所有人都疯了,你保持清醒,你就成了最危险的那个。iCAR现在的状态,就像一个刚入门的修仙者,觉得自己悟了,找到了本我,然后兴高采烈地跑到一群已经修炼到走火入魔、见人就咬的老怪物面前说:大家好,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忠于内心。

这帮老怪物看了也得傻,心想这哪来的愣头青,是直接吃了还是先玩玩?

当然,iCAR也不是纯粹的愣头青。他们说自己是互联网思维和奇瑞制造底蕴的结合体。这话翻译一下就是,我们这帮敢死队负责天马行空地整活儿,反正后面有奇瑞这个老东家拿金钟罩铁布衫兜着底。出事了,奇瑞扛;成了,我们牛逼。这套路,熟不熟悉?所有大厂搞的新品牌,都是这个调调。

再看他们对V23的定义,“风格越野SUV”。这词儿就很有灵性。什么叫“风格越野”?就是这车的主要功能是在城市的咖啡馆门口摆拍,让你看起来像个随时要去越野的硬汉,但你实际的越野里程可能还不如你家扫地机器人多。它不为越野而生,但具备强大的越野能力。这话术,典中典。就好像一个学霸说,我考第一不是为了考第一,只是因为我会做这些题。你看,境界就上去了。

最骚的操作来了,他们把这台方盒子,一个看起来就像压缩毛巾一样硬朗的车,拉到了浙赛跑圈速,还拉到沙漠里爬“珠峰”。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的精神。你一个方盒子,天生风阻系数就高得能放风筝,你去跟人家玩赛道?你一个主要在城里晃悠的潮玩,你去沙漠里吃沙子?他们管这个叫“能力冗余”。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这个词的理解就比较朴素了。这不就是“肌肉男去绣花”嘛。我能做到,但不代表我平时就干这个。这是一种威慑,一种表演。马永东总的比喻很实在:“这就像一场‘阅兵’,我们展示肌肉,并非要去打仗。”

你看,不装了,摊牌了。这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核心目的就是告诉消费者:别看我长得像个玩具,我认真起来连我自己都怕。我能上赛道,能爬沙丘,那你平时在城市里开个高架,应付个地库,那还不是降维打击?你买的不是一台车,你买的是一个“万一”的底气,一个可以在朋友面前吹牛的资本。这种安全感,有时候比那几个点的能耗重要多了。

拆解iCAR:别信什么“做自己”,骨子里全是“卷死你”-有驾

然后是速度。9个月完成重大焕新。坏了菜了,汽车行业现在是用天来计算研发周期的吗?传统车企一个改款磨叽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iCAR这帮人倒好,9个月,我妈怀我都没这么快。他们说这是因为“用户的呼声”和“团队自身的执念”。

拆解iCAR:别信什么“做自己”,骨子里全是“卷死你”-有驾

得了吧。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因为市场变得太快,9个月前的产品,放到现在可能就是个过时货。这不是热爱,这是求生欲。在如今的车圈,你跑得慢一点,别说汤了,连洗碗水都喝不上。这哪里是造车,这是在开私服搞热更新,发现一个BUG,连夜就打补丁,生怕玩家退服。这种互联网的迭代速度被用在汽车这种重资产上,就问你怕不怕?

拆解iCAR:别信什么“做自己”,骨子里全是“卷死你”-有驾

至于营销,他们说不搞巨额投放,就是把团队“玩车”的乐趣呈现出来。这话听听就好。把车开到浙赛,开到沙漠,这本身就是最顶级的营销事件。这就像雷电法王杨永信说自己不是在电疗,只是在和年轻人进行一次深度的、带有电流的灵魂交流。性质是一样的,说法不一样而已。

最关键的,价格。苏博士坦言,81度的宁德时代大电池包,成本增加巨大。但是,他们还是给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为什么?因为他们说iCAR要做“特色品牌”,而不是“豪华品牌”。“特色品牌”要让大多数人玩得起。

拆解iCAR:别信什么“做自己”,骨子里全是“卷死你”-有驾
拆解iCAR:别信什么“做自己”,骨子里全是“卷死你”-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iCAR比作一个刚开窍的修仙者,可能有点侮辱修仙者了。他们不是不懂,他们是太懂了。他们知道,在目前这个阶段,品牌玄学是属于奔驰、特斯拉这些老神仙的。你一个新来的,想搞品牌溢价?谁理你?

拆解iCAR:别信什么“做自己”,骨子里全是“卷死你”-有驾

最好的手段,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我用豪华品牌的配置,用特色品牌的故事,然后卖一个让所有人都闭嘴的价格。卷,就硬卷!我先把用户规模做起来,把市场占有率提上去,把所有潜在的竞争对手都挤兑死。至于赚钱?那是活下来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iCAR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是那个听起来很美的“做自己”吗?

别闹了。

说白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背靠奇瑞这棵不会倒的大树,然后养了一帮真把造车当成“造玩具”的年轻人,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一个看起来很好玩、技术上过度冗余的东西,用一个你几乎不好意思拒绝的价格,直接砸到你脸上。就这么简单粗暴。

讲真,我最近在琢磨给我的猫换个猫砂盆,选择困难症比选车还严重。

这种坚持,很动人。但感动归感动,生意归生意。这种“我只管做我喜欢的,总有人会爱我”的逻辑,在残酷的商业世界里,往往死得最快。可iCAR似乎想证明,只要你“做自己”做得足够极致,极致到成了一种疯癫,一种执念,也许真的能杀出一条血路。

他们未来两年还要出4到6款新车,每一款都要让用户觉得“哇,很有意思”。这意味着,这场行为艺术,他们还要继续演下去。

这挺好的。因为一个正常的、无聊的市场,是诞生不了伟大产品的。就需要有iCAR这样的“鲶鱼”,或者说“疯子”,不断地用一些不合常理的方式去冲撞这个市场的规则。至于最后他们是成了,还是成了仁,那就看他们的造化了。反正对于我们这些看戏的,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拆解iCAR:别信什么“做自己”,骨子里全是“卷死你”-有驾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