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突降暴雨,两辆新车被泡;小米车主苦等四个月提车;如今欲换品牌

小米汽车泡水事件:提车12天就报废,是天灾还是人祸?

东莞突降暴雨,两辆新车被泡;小米车主苦等四个月提车;如今欲换品牌-有驾

提车12天就被泡水报废,小米车主直呼“天塌了”。最近东莞暴雨成灾,两个刚提小米新车的车主,还没来得及上牌照,车就被泡在水里,直接报废。卢先生等了140多天才提到车,结果刚开12天就“气得蹦起来”,打算换品牌。这事儿一出,网友都在问:新能源车到底靠不靠谱?买车到底值不值?

泡水不是小事,新能源车更伤不起

东莞突降暴雨,两辆新车被泡;小米车主苦等四个月提车;如今欲换品牌-有驾

泡水对新能源车来说,比燃油车更致命。燃油车泡水主要是发动机、电路受损,修一修还能救。可新能源车不同,三电系统一旦进水,电池、电控、电机全受影响,轻则性能下降,重则直接报废。卢先生那辆小米车泡水后,小米方面直接按“全损”处理,说明问题不小。

保险公司还没回复,流程复杂让人头疼。现在卢先生和肖女士都在等保险公司定损,但新能源车泡水的理赔流程比燃油车复杂得多。电池检测、系统排查、安全评估,每一步都得走,耗时又费力。更糟的是,两人还没上牌照,万一理赔时出问题,可能还要自己担责。

东莞突降暴雨,两辆新车被泡;小米车主苦等四个月提车;如今欲换品牌-有驾

交付周期太长,等来的却是“水泡车”

等了140天才提车,结果泡水报废,谁心里不堵得慌?卢先生的经历不是个例,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交付周期都拉得很长,有的甚至要等三四个月。可等来的车,要是刚到手就出问题,消费者怎么接受得了?小米这次事件,也让不少人对品牌信任度打了折扣。

供应链不稳定,提车变“等车”。目前新能源车交付周期长,主要还是供应链问题。芯片、电池、零部件,一环卡住,整车交付就受影响。卢先生等了四个多月才提到车,结果刚开12天就泡水,这运气也是没谁了。更让人无奈的是,这种情况换谁都不好受。

地下车库排水不行,车主也得跟着遭殃

小区车库排水系统跟不上,泡车只是迟早的事。肖女士的车就泡在自家小区的地下车库里,水深得连车顶都快盖住了。车库现在还在抽水,估计得几十个小时才能把车拖出来。这事儿一出,物业有没有提前预警?车库排水设计是否合理?这些都成了新问题。

城市排水系统得跟上,别让车主当“背锅侠”。东莞这次暴雨比往年都大,不少地方都进了水。但城市排水系统更新慢,老城区、新小区排水能力不足,一下大雨就积水。车主停车没地方,只能停地下车库,结果一泡就是一大片。这事儿不解决,以后类似情况还会发生。

保险、牌照、售后,一环都不能少

没上牌照就上路,风险太高。国家规定新车必须挂牌才能上路,可不少车主提车后因为各种原因拖着没办。卢先生和肖女士的车都没上牌照,遇到这种情况,理赔难度更大。万一保险公司拒赔,损失只能自己扛。

保险条款复杂,新能源车更得看清楚。买新能源车,保险条款得仔细看。尤其是电池、电控系统的保障范围,有没有“泡水险”、“三电系统险”这些附加险种。小米这次事件,也提醒大家:买车容易,养车难,保险这事儿不能马虎。

小米汽车口碑受损,车主“跳车”成趋势?

品牌信任度一掉,用户就跑。卢先生已经决定不再考虑小米,肖女士也在观望。这对小米来说,可不是好消息。现在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用户选择多,品牌忠诚度低。出一次事,就可能失去一批潜在客户。

售后服务和应急响应,得跟得上。小米虽然第一时间回应了“全损”处理,但后续流程到底快不快?有没有专人对接?有没有临时补偿?这些细节才真正体现品牌的服务能力。现在车主都在等,能不能让他们安心,是小米接下来要面对的考验。

您怎么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