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两个月前,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发了个小视频,是他刚到自家门口,突然一掀车门,金属质感的车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一瞬,我突然觉得,特斯拉似乎真的还挺有未来感的。也没多想什么,就觉得这车挺带感的。
开了那么多年车,我常常觉得科技配备和日常体验成正比的,但又不能太讲究。毕竟,除了价格,最重要的还是用在实处。讲真,26万提的Model Y其实算是标配到爆,但细看之下,也藏着不少隐藏问题。
最近我跟老同事聊过,他买了个同样价位的国产车——比亚迪唐EV,销量蹭蹭涨,口碑也算过得去。他总结的关键点是:用得着,舒适、静谧、操控就得顺心。要不然,还不如开个低调点的。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一个细节:那辆Model Y的后备箱能放下两个露营箱、婴儿车和一个登机箱——估算容量差不多有580升(样本少,不一定准),基本满足家庭日常需要,但你要拼车、拼行李,可能还得变个折叠魔术师。
你会不会觉得,真的用得到这么大片的空间?我倒觉得,平常买菜、带娃,空间够了就行。你说,车子空间占比越大,是不是代表用料越足?其实不一定。特斯拉的纯电汽车设计相比传统车,简单多了,基本以软硬件结合的硬核得理顺。
说到性能,Model Y后驱版配220KW电机,破百只需5.9秒。光这个速度,是不是已经甩了不少燃油车?至少起步冲力十足。城市里踩刚刚好,动能回收又极强,像踩了个无声激光。但我问自己:你用到极致了没?起步快是快,但你日常会不会每次都想冲?我猜大部分人还是喜欢慢慢体会那种静静的推背感。
续航问题,真的让我琢磨。官方说五百多公里,夏天开空调,大概到处跑跑,实际才不到四百左右(估算/体感)。高速110km/h,续航会打个折扣,也就三百五十来公里了。用充电也方便,领V3快充,从30%充到80%,只要25分钟。这个时间,我知道不少人会觉得:快充真是便捷,但日常要不要总抱着充电焦虑去用车,还是个问号——除非家里有个稳定的充电桩,否则我猜很多人还是会犹豫。
我曾经一位朋友说:多花点钱,动力好点,才能带来爽快感。操控还不错,转弯半径不到6米,掉头很灵敏,过弯时车身偏硬,但他也抱怨:颠簸太明显了。高速开,风噪突兀,有点像车窗没关严,但这也是无框门的代价。
我还发现,Model Y的内饰很极简,15.4英寸大屏占满视线,中控扫描一切功能。环绕式氛围灯虽然明显提升科技感,但仿皮座椅这么贵,竟然还是仿皮。你说这个,算不算亏?我也没细想过,也许他觉得:反正品牌在那,豪华感不用太多。这车缺点也不少,比如漆厚度只有120μm,洗两次车就留下细划痕。
说到这,我突然低头翻了翻相册,发现照片中那个、微微泛黄、被磨损的门把手,才让我明白用料不是重点,真正能用几年,才算是一件值钱的事。
而且,我还担心一个问题:特斯拉的定位到底算不算稳?你问我:这牌子还能稳定发展多久?这个,我猜测——(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猜得太远,总觉得它的盈利模式在电池和软件上,未来能硬撑多久?)
我还记得销售跟我讲:你不用担心,特斯拉的系统升级,就像升级手机一样方便。但实际开下来,我觉得这些远程升级就像个土豆热水器——没用平常的真刀真枪测过,大家还能信多少?我能多说一句: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其实就像在手动开车的时候,偶尔偏离轨迹。你得一直盯着路,别让它溜跑。
这让我想到:如果500公里续航的车真能用一年,燃料成本低到出乎意料,百公里用电费大约3块,真心省得不用发愁。你会常常想,省点电钱,能换来多点安心吗?还是觉得:反正多花点钱,这样快、智能,挺值的。
有个细节我一直没告诉你:我曾经问过修理工,开了两年后那辆特斯拉变成了什么样?他说:除了车体外,没啥大毛病,软件多升级,硬件也基本没啥问题。但我心里在想:是不是太稳定了,反而让人觉得耐操呢?——也可能是我平时看的太少车祸或故障,所以觉得这个车稳定。
等会儿,我还得琢磨:26万买这车,是不是把未来科技幻想提前预付了?我其实觉得,各位将来也许会觉得:这个事儿,就是个未来套餐。未来有多脆弱?没人知道。
今天这车,从性能到体验,牵扯出太多这个是不是值得?但,最真实的,还是要你自己用几天、跑几公里才能知道答案。你想象一下,那个随手拍到的车门把手,似乎没那么未来,实际用途却不差——就像,现在你手上这杯咖啡,也许一直都只是普通,但喝久了,口感变了,才觉得真别致。
这车是不是值——真得看你看重什么。科技感、操控激情,还是舒适、静谧?这问题,无人能一锤定音。你会不会觉得,自己买车像是在买未来?或者,只是个用来装样子的把戏?这点,我还真得想想:这车的门把手,究竟关不关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