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东京车展推定制车,深耕生态,拓展日本市场

说到比亚迪这次在东京车展的表现,老实说,我是真的觉得这家公司骨子里带点“较真”的劲头。

这次展会把“ONE BYD”当主题,乘用车和商用车全线出动,给人感觉不是单纯摆摆样子、刷刷存在感,而是带着一股子“我要在日本扎根”的决心。

这种劲头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日本市场向来以本土品牌为主,外来车企、特别是中国公司想进去分羹,没点真功夫还真不行。

这次比亚迪带来几款为日本市场量身定制的新车,像K-EV BYDRACCO、插混海狮06 DM-i,还有早就进入日本的元PLUS、海豚、海豹,以及高端品牌仰望的纯电超跑U9。

比亚迪东京车展推定制车,深耕生态,拓展日本市场-有驾

再加上商用车领域,从小型卡车T35、小型巴士J6livingcar,到早就运营的J7和K8中大型巴士,整个产品线铺得异常完整。

从家用到物流、公交,甚至高端跑车,这种“乘用+商用”、“纯电+混动”双轮驱动,明显是想把日本市场各个细分领域都照顾到。

其实,咱们都知道,去日本做生意,做产品,最主要的就是要本地化、要搞清楚人家的习惯和需求。

比亚迪这次推的K-EV BYDRACCO,就完全针对日本城市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3.4米长,1.48米宽,2米高,这尺寸很讲究。

你想,东京这种大城市,街道小、停车难,家家户户都希望自己车小点、灵活点、但空间不能太小。

比亚迪这个车短前后悬,轴距反而做得更长,后排腿部空间提升20%,这对日本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刚需。

别说日本人了,放在中国一二线城市,这种设计思路其实也挺对味。

双侧滑门这个配置,看起来不稀奇,但在日本的街头巷尾,真的是实用到极致。

停车空间小,普通车门一打开就顶墙或者顶到别的车,侧滑门就完美避开这个问题。

再加上右舵布局,还有悬浮式中控大屏,这套本地化设计很贴合日本消费者的用车习惯。

换句话说,比亚迪没有拿国内那一套直接搬过去,而是从日常生活细节下手,把细分需求都做到了。

动力和续航,比亚迪给BYDRACCO配了20kWh的刀片电池,官方WLTC续航180公里。

你别看数据不大吓人,但日本人日常通勤其实距离都不长,官方说平均一天30公里,一次充电能用四天,这就够了。

再看快充,100kW快充半小时能充80%,比起传统日本小电动车其实已经快多了。

再加上他们针对日本寒冷地区搞了热泵空调,冬天续航不会大幅缩水,这种细节非常到位。

不是单纯堆参数,而是真正为日常生活考虑。

再说说那款插混的海狮06 DM-i,用的是比亚迪自己第三代DM-i超级混动。

这个混动,咱们国内用户体验很直接,纯电短途、油电长途,两种模式切换自如。

对于日本这类用户——尤其是城市居民,周末偶尔自驾旅行,平时通勤为主,这种动力系统就很适合。

充电不方便时直接加油,想省钱时用电,灵活选择。

这叫啥?

比亚迪东京车展推定制车,深耕生态,拓展日本市场-有驾

叫“让选择权回到用户手里”,这才是产品力。

说到商用车,比亚迪在日本其实已经布局好多年了。

2015年就开始做电动巴士,北海道、东京、大阪、冲绳这些地方早有比亚迪巴士上路。

三款纯电巴士市场占有率很高,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落地运营。

而这次T35纯电卡车,完全按日本法规、物流需求定制,2025年先在中国投放,2026年登陆日本。

什么意思?

比亚迪不是拍脑袋搞一款直接卖过去,而是有意识地先在中国积累运营经验、完善服务,然后把成熟方案带到日本市场,这种稳扎稳打的方法其实很考验企业的耐心。

日本市场不是靠噱头能打下来的,尤其是商用车领域。

当年丰田、本田、日产这些品牌在日本深耕几十年,售后、服务网络、配件供应都很完善。

比亚迪目前在日本已经有66家销售据点,还在计划到2027年让7到8款车型本地化。

什么意思?

不是只卖车,而是把售前、售中、售后一套流程全部打通,消费者买车、用车、修车都不操心,才能真正在当地站稳脚跟。

这种网络和车型梯队的同步推进,说白了就是向日本车企学习,用时间和服务积累口碑。

其实比亚迪这次在东京车展上的做法,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他们不仅是单纯展示产品,更是把“家用到商用、个人到城市运营”一整套解决方案全给你端上来了。

你到展厅看一圈,大到城市公交、物流卡车,小到家用车、智能出行,每一款车、每一项功能、每一个细节都对准日本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做。

不是简单摆花架子,而是让在场观众能看到,比亚迪是真心在做日本市场的功课。

其实,咱们回头看中国汽车这几年出海,无论是欧洲还是东南亚,能真正在本地“混”起来的企业,都是愿意花时间钻研当地市场、不断本地化调试的。

日本市场虽然规模不算全球最大,但消费层次高、标准严,消费者对细节、品质、服务的要求非常高。

比亚迪这次带来的每一项配置和每一道参数,说实话都是“对症下药”。

你像日本冬天冷,很多电车续航都缩水,比亚迪加热泵空调就是针对这个问题。

再比如停车难、车位小,做小车身长轴距,把空间利用率拉满。

还有售后网络,提前布局,把车卖出去之后的用户体验也保障好。

比亚迪东京车展推定制车,深耕生态,拓展日本市场-有驾

再说句老实话,比亚迪在日本这种传统汽车强国敢这么“all in”,本身就是中国车企自信的体现。

以前中国车去日本,大家都觉得不可能成功,因为日本人太认自家品牌,外来车顶多是豪华品牌玩个小众。

现在比亚迪直接做本地化定制,从家用到商用全线铺开,这种打法其实已经打破了很多人的固有印象。

关键是,比亚迪不是搞个概念车糊弄人,而是能量产、能投放、能落地运营,这才是真本事。

像K-EV BYDRACCO这种产品,实际就是用日本用户的生活方式来反推产品参数。

日本人讲究空间利用、讲究便利、讲究节能,比亚迪就在这三个维度下功夫。

再加上政府现在大力推新能源,传统日本车企转型慢,比亚迪趁这个窗口期杀进去,等于说找到了突破口。

从企业角度看,比亚迪这次不是靠低价取胜,而是靠“用得着、用得好”来赢市场。

这种思路其实走得比很多传统中国出海企业要远,不再是简单靠价格拼,而是靠产品力和本地化服务硬碰硬。

所以你看,这次展会无论家用车,还是商用卡车、小巴士,甚至高端跑车,都是奔着“满足日本用户真实需求”来的。

再聊聊服务网络,很多中国车企到海外,卖完车就不管了,出了问题找不到人。

比亚迪在日本的做法是,提前布局销售和服务据点,哪怕前期不赚钱,也要把口碑和服务体验树立起来。

到时候口碑起来了,消费者自然愿意买单。

你看日本媒体和消费者的反馈,很多都是夸比亚迪的售后靠谱、车辆品质稳定。

其实比亚迪想要的也不是短期销量,而是在日本扎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流品牌。

最后再说说“ONE BYD”这个展台主题。

比亚迪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你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客户,无论是家用通勤还是城市运营,都能在比亚迪找到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全覆盖、一站式”的战略布局,其实才是中国新一代制造企业走向世界的底气。

日本车企靠几十年积累才有今天,比亚迪用十几年时间追赶,能在日本市场正面硬刚,说明中国品牌真的已经有了不一样的话语权。

说到底,比亚迪这次东京展会带给外界的信号很明显:中国新能源车企不再拘泥于国内市场,而是敢于走出去,在最“难啃”的海外市场正面接招。

无论是产品细节、技术路线,还是渠道服务,都能做到针对性极强。

这种“用心做市场、用产品做口碑”,才是中国汽车行业真正崛起的关键。

未来几年,日本市场到底能接受多少中国车,还是看比亚迪这样愿意深耕、善于本地化的企业能不能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

只要坚持下去,谁说中国车不能在日本成为主流?

比亚迪已经把路走出来了,剩下的就是看能不能把这条路越走越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