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聊电动车,一提起这三个字,很多人心里头一个问题就是:这车到底能跑多远?
续航里程这个事儿,真是让不少朋友又爱又恨。
车企在宣传的时候,都喜欢拿一个叫CLTC的续航标准说事儿,动不动就七百公里、八百公里,听着特别给力。
可真等咱们自己开上了,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
怎么感觉这数字有点虚呢?
冬天天气一冷,续航就打个哆嗦;夏天空调一开,续航也得让几分。
这官方说的里程和咱们实际开出来的,中间好像总差着那么点意思。
后来,又有人想了个办法,说咱们不比谁说的数字大,咱们比“续航达成率”,看谁家最实在,不吹牛。
这个方法确实好了一些,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这车和车它不一样大,不一样重啊。
你让一台两吨半重,跟个小房子似的大SUV,去和一台一吨多,小巧玲珑的轿车比续航,这本身就不太公平。
这就好比让一个举重运动员和一个长跑运动员比谁更省体力,项目都不一样,怎么比呢?
就在大家伙儿为这事儿争论不休的时候,最近有一个评测机构想出了一个特别有意思,也相对来说更公平的评判标准,叫“百公里单位重量电耗”。
这话听着有点绕口,但说白了特别简单。
它衡量的不是你这台车总共跑一百公里用了多少电,而是把你这台车的重量也算进去,看你这台车“每吨的重量,跑一百公里,需要消耗多少度电”。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我们评价两个人干活的效率,不光看他俩谁搬的砖多,还要看他俩的体重。
一个两百斤的壮汉和一个一百斤的普通人,如果都搬了一百块砖,那肯定是那个一百斤的人效率更高。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电动车,一下子就把所有车都拉到了一个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
不管你是大块头的SUV,还是轻盈的小轿车,咱们比的都是最核心的技术实力,看谁的“内功”更深厚,谁把每一度电都用到了刀刃上。
这考验的是车子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的效率,甚至是轮胎的滚动阻力这些硬核技术。
最近就有一份基于这个标准的实测榜单出来了,咱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看看这前十名里,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武林高手”。
排在第一位的是阿维塔12,它的成绩是每吨车重跑一百公里,只消耗8.27度电。
这个成绩可以说是相当惊人了。
阿维塔12这款车,咱们都知道,是长安汽车、华为和宁德时代这三家行业巨头联手打造出来的作品。
它本身是一辆车长超过五米,车重超过两吨的中大型轿车,能把能耗效率做到这个地步,足见其技术底蕴。
这背后,华为提供的强大电驱系统功不可没,再加上它本身非常流畅、风阻极低的外形设计,能拿到这个榜单的第一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是真正硬实力的体现。
紧跟在阿维塔12后面,排在第二位的是比亚迪汉EV,它的成绩是8.29度电,和第一名的差距非常非常小,几乎可以看作是并驾齐驱。
汉这款车可以说是咱们国产新能源轿车里的一个经典代表了。
它上市已经有好几年了,但在技术上一直在不断地更新进步。
能在今天,面对这么多新出来的强劲对手,依然在能效这个核心指标上保持顶尖水平,这充分说明了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有多么深厚。
从独家的刀片电池,到不断迭代的三电系统,比亚迪用实力证明了,经典车型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全可以做到“宝刀不老”。
接下来第三名和第四名的对决,就更有看头了。
第三名是小米SU7,成绩是8.41度电。
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第一次造车就能交出这样的答卷,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这说明小米在造车这件事上是下了血本,投入了真功夫的。
特别是它那个极低的风阻系数,让车子在高速行驶时遇到的空气阻力变得非常小,自然也就更省电。
小米SU7的成功,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个启示,那就是在新能源时代,拥有强大技术整合能力和用户体验思维的科技企业,确实有能力在汽车这个传统行业里闯出一片天。
而排在第四名的,就是长久以来被大家视为电动车能效标杆的特斯拉Model 3,它的成绩是8.44度电。
在过去很多年里,Model 3都是全球所有车企在研发电动车时绕不开的一个对标对象。
而这一次,在这个更公平的能效榜单上,我们看到有三款优秀的国产车型排在了它的前面,虽然差距都很小,但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它标志着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在新能源车最核心的三电技术和能源效率上,已经从过去的追赶者,变成了如今的并跑者,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领先了。
再往后看,榜单上的车型也各有各的看点。
比如排在第五位的理想汽车的一款车型,成绩是8.51度电。
这就很有意思了,因为理想汽车一直以来主打的是增程式技术,解决的是用户的里程焦虑,车子也以空间大、配置高、像个“移动的家”而著称。
在很多人印象里,这么大这么重的车,纯电能耗可能不会是它的强项。
但这次的测试结果却说明,理想在把“冰箱彩电大沙发”都给你配齐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车辆最基础的三电系统效率优化,基本功同样做得很扎实。
而比亚迪的另一款车唐EV,作为一款中大型的四轮驱动SUV,排在了第七位,成绩是9.03度电。
要知道,四驱车因为结构更复杂,本身就会比两驱车更费电一些,唐EV这么一个大块头能有这样的表现,再次证明了比亚迪在不同车型上都能保持很高的技术水准。
当然,榜单里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有些意外的地方。
比如曾经以长续航著称的小鹏P7,这次排在了第八位。
这并不是说P7的技术退步了,恰恰相反,它反映出的是我们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新车型在技术上迭代得非常迅速,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排在第九位的仰望U7了。
这是一款拥有四台电机、马力超过一千匹的顶级性能轿车,我们平时关注它,都是看它零到一百公里加速有多快,谁会想到它竟然会出现在一个比拼“省电”的榜单上呢?
这就像一个世界顶级的举重冠军,不仅力大无穷,跑起马拉松来竟然还非常省力。
这恰恰说明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高度,即使是在打造这种不计成本的顶级性能车时,依然把能源效率刻在了骨子里。
这份榜单看下来,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如今不仅在外观设计、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这些看得到的地方做得越来越好,更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些看不见,但却决定了一辆电动车好坏的根基上,扎扎实实地建立起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优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