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万现金摆在桌上是什么感觉?宁波马先生最近体会了一把——不是炫富,是买法拉利时被要求先付全款才能看合同!这波神操作直接导致他掉进“库存车”大坑,合同里还蹦出个素不相识的“楼先生”。儿子心心念念的毕业礼物,转眼成了维权道具。
一纸合同藏玄机
马先生带着妻儿兴冲冲踏进杭州滨江法拉利展厅时,销售指着那台红色Roma打包票:“今年4月刚到的新车,绝对新鲜!”可等270万真金白银划过去,拿到手的合同却让人傻眼——授权书上赫然写着“楼先生”的大名,和自家公司半点不沾边。更绝的是,销售轻飘飘甩出一句:“这车是两年前楼先生定的,后来不要了。”嘿,合着当接盘侠还得排队抢着当?
翻看报关单才恍然大悟:车辆2024年4月就已出关,在仓库足足蹲了14个月。业内门儿清,进口车库存超12个月,电瓶线路早该老化了,后期养护费能再买辆帕萨特。马先生气得直拍大腿:“我买的是新车,不是古董!”
阴阳合同套路深
四份合同摆上桌面,活脱脱现实版“大家来找茬”。前一份授权马夫人买车,后一份秒变“楼先生”专属委托。4S店咬定涉及保密协议不肯透露详情,这操作好比去餐馆点活鱼,上桌时变成罐头鱼还硬说是商业秘密。
律师一眼看穿门道:“本质是拿阴阳合同切断车辆历史!”《民法典》说得明白,未经追认的无权代理压根不生效。4S店这手“偷梁换柱”,摆明是给库存车穿新马甲。
公司名义成双刃剑
马先生用公司账户付款这步棋,反倒把自己将了军。国浩律师事务所尧步超点破关键:“公司购车难认定生活消费,退一赔三够呛!” 翻翻裁判案例更扎心——无锡地区14起类似诉讼,仅3例成功拿到三倍赔偿。
有网友毒舌吐槽:“又想抵税又想维权,甘蔗哪有两头甜?”但话说回来,2015年重庆法拉利事故车案可是真金白银赔了720万,不过那会儿适用老《消法》“退一赔一”。法律条文像弹簧,全看你怎么撞。
行业黑话防不胜防
“先付款后签合同”的奇葩流程,销售美其名曰“法拉利特色”。杭州某车行老销售私下透露:“对付库存车有三宝——话术洗脑、合同调包、付款催早!”有车主更爆料,某品牌把展车叫“静态体验车”,试驾车称“动态展示车”,文字游戏玩得飞起。
法律界看得真切:欺诈认定全在“故意”二字。山东高院判例说得直白,故意隐瞒重大缺陷才够格叫欺诈。就像卖房不说死过人,卖车不说撞过树,库存车不说停两年——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维权指南记心头
吃过亏的老司机们总结出避坑口诀:“一查二验三留证”。查报关单就像看食品保质期,超过12个月直接砍价;验委托书要像查户口,冒出陌生人立即喊停;留证据更是基本功,杭州某车主靠通话录音公证扳倒过4S店。
懂行的支招:别被“豪车特殊流程”唬住!正规交易都是合同在前付款在后。遇到“加急付款”催命符,八成有猫腻——毕竟好饭不怕晚,好车不怕看。
当马先生看着那辆红色法拉利静静停在展厅,不知道是否会想起付款时的那份爽快?豪车梦碎的背后,是价值270万的教训:签字前,你永远不知道合同里藏着几个“楼先生”。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商家把文字游戏玩成潜规则,普通消费者还能相信谁的白纸黑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