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SUV销量大跌,头部还稳,新势力集体遇冷

这两天翻了下 新能源SUV销量榜,9月第一周整个市场狠狠地跌了一跤,前五十名加起来才卖了不到八万。比起上周,一下子少了将近三万辆。这事儿你说怪不怪?就一周时间,从十一万辆直插到八万不到,跌幅26%,数字放在这,二话不说就让人有点儿蒙。之前每次销量榜出来,也就那么晃悠两成上下,大家该谁火谁火,偶尔有黑马,现在直接成了“大众滑坡”,不问都得问一句:是不是新能源SUV快不行了?

先说说头牌,榜单上的老大依然是特斯拉Model Y,就没见他下来过,劲头够足,8407辆。人家能”逆流而上"还涨了点,这一周又是冠军,其他厂商只能眼巴巴看着。比亚迪就厉害了,榜单头十里还得占四席,啥狗海狮06新能源、元UP、宋pro新能源、宋PLUS新能源,都是上榜常客,一个王者带三个小弟,虽然这周整体掉得狠,人家比亚迪还是能保持阵容,抗跌能力确实强。

但再一看,总销量里面,单周能破五千辆的只有特斯拉Model Y一个,这在以前基本是没见过的场面。以前随随便便能有十几个车型冲上三四千,这回能过两千的只剩十款。啥叫“大家都不行”,这就是。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新能源SUV都开始掉链子了?大家想一想,新能源SUV这两年飞速发展,媒体天天吹,厂商恨不得一个月推两新型号,消费者也都跟着冲,买买买。但行业过热了,价格拼到地板了,光靠补贴和噱头,能撑几年?现在这一波阵痛,说白了就是大浪淘沙。用户早不盲目上头了,能多花钱的不多了,车型那么多,堆参数也没人信了,真心愿意买单的变少了。

还有一点,这种集体掉链子的场面,不都是市场冷了的锅。最近宏观经济大环境不乐观,一线城市买车的刚需在低谷摸底,二三线本来有点消费热情,但房市卡住,钱包一紧,谁还敢随便换车?新能源政策变了,路上能享受的红利少了,补贴缩水,有些人开始犹豫,观望心理变重,直接种下了“买不起或者迟点买”的心态。

你再看看这些品牌,特斯拉能卖得动,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家认为它是真正的新能源领导者,车有科技感,品牌背书也足。比亚迪平民大王,逼格不高但耐看,保值率不错,维修便宜,买来心安。与特斯拉和比亚迪比,剩下的那些所谓“新势力”,这两年“高开低走”,名字天天换,选手批量刷,消费者都麻了,谁还能一直信你新品必好?有点新技术,媒体吹着天,结果一上路毛病一堆,售后根本跟不上,早就消耗了大家的信任。

细看中间的新晋选手,小米YU7第五名,不到三千辆。大家给足面子,说是新王,号称“中大型SUV销量冠军”,其实也就勉强站住脚,比理想L6强点,但离爆款还早得很。零跑C10和零跑C11,卖得还行,理论能走新势力路线,但没有大规模爆红的潜质,说白了和其它新势力一样,今天上榜,明天掉队,看热闹而已。

在这场大跌中,只有老品牌和几个新势力名字能摇摇晃晃撑住场面,其它品牌大部分都开始边缘化了,上榜后三千都难。这说明什么?消费者越来越懂车,知道什么靠谱,什么是短期炒作。

另一层问题是,新能源车整体正在进入淘汰赛。之前谁都能抢点市场,哪怕是个杂牌新势力,只要胆大蹭热度,就能有小批量用户。但现在,补贴越来越少,用户谨慎了,后市场更成熟了,体验差、售后白烂的品牌直接被淘汰,想靠“创意”在市场活着,纯属痴心妄想。

那现在还值得买新能源SUV吗?我看这事儿得分两头说。技术成熟的大品牌,特斯拉、比亚迪这样,买了不容易犯大错,自家体系和市场都比较稳定。但那些刚上市就号称“重新定义行业”的新款,你得擦亮眼睛。整个新能源市场只能更卷,配置堆得满天飞,优惠砍到骨头,不再有以前那种随随便便的暴利时代了。市场层层选拔,能留下来的都靠真实力,花架子再怎么掩饰也摆不上台面。

还有一个明显趋势,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性价比,只看“电动”不够了,续航虚标被骂、质量不过硬被追打,这种声音多了谁还敢瞎买?SUV本来是家用主流,得装下人又要“电池抗造”,但现在补贴不够、技术未必靠谱,能用且能省才是王道,谁能更好地平衡这些元素,才能在榜单活下去。榜上的那些品牌,每周变化都说明一件事,现在不是靠“新鲜感”坐稳位置的年代了。

那是不是说新能源SUV行业已经走到尽头了?其实不是,只不过大家都不再轻易交学费而已。中国市场巨大,这一波去泡沫后,能留下来的车企才是真有实力,有资本和技术去卷新技术、卷服务、卷品牌建设。现在的大跌,其实也是“健康信号”,甩掉太水的玩家,行业会转向更理性和长远的发展。你想,现在买车的人,不再是只看补贴和首付少,更重要的是,看车能不能用五年不掉链子,能不能安全不出问题,能不能保值不让赔底。这个逻辑下,各自品牌还得卷质量、卷服务。价格战不是长久之道,咬牙还能活几月,死命再卷就跑不动了。

再说说新势力现状,最惨的一群,有点儿像一年前的互联网造车热,谁都能蹭两下热度,刷一次屏。现在股价暴跌、销量下滑,新闻只剩负面,想冲销量榜缺乏基本面支持。早期跟风的用户体验糟糕,如今市场不再容忍。小米这次能起来,是因为品牌效应和用户群体够厚,不单纯靠情怀和价格,小米YU7现在卖得只是刚需买家多。你要纯看“新势力”爆发,那其实是透支了社交和数据红利,扛不住真实用户的考验。

这一波大跌,有的人开始怀疑是不是大家对新能源SUV的兴趣开始走低了。其实更可能是消费周期现象,前几年大家刚需集中释放,现在很多家庭已“二换”,市场没那么大瓶颈,销量自然回落。加上新能源产品越来越卷,你不比价格,不比技术,那就是比谁更实用、谁更靠谱。说白菜价就有市场的,已经很难。你家做得好,就有你的位置,不好就是掉队,谁都不例外。

最后说一句,这样的大跌,其实是行业的必经之路。技术到位,补贴退场,用户成熟,品牌筛选,都是合理环节。剩下的,就是看谁能熬过接下来两年,是真有创新还是只有花头。大家买车也要会选,别冲动上头,多看看真实体验,品牌服务必不可少,优惠该要就要,但别只图便宜。看长远,别被一波“短期销量涨跌”迷惑了双眼。行业还活着,大家愿意卷就卷,能卷出新东西,这市场就有活力。如果只是无底线价格战,那就没人能活下去了。

新能源SUV销量大跌,头部还稳,新势力集体遇冷-有驾
新能源SUV销量大跌,头部还稳,新势力集体遇冷-有驾
新能源SUV销量大跌,头部还稳,新势力集体遇冷-有驾
新能源SUV销量大跌,头部还稳,新势力集体遇冷-有驾
新能源SUV销量大跌,头部还稳,新势力集体遇冷-有驾
新能源SUV销量大跌,头部还稳,新势力集体遇冷-有驾
新能源SUV销量大跌,头部还稳,新势力集体遇冷-有驾
新能源SUV销量大跌,头部还稳,新势力集体遇冷-有驾

怎么看这一轮新能源SUV销量大跌?是必然,也正常,是市场对泡沫的清算,是用户回归理性的信号,更是品牌分化和洗牌的开始。买车的有底气了,卖车的要有真本事了,挺过这波,剩下才是真赢家。这才是好事,不是坏事。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