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中国车只能在家门口混日子?长安汽车这次在欧洲亮相,简直像是个狠人出招,不声不响就把自家的“新长安”大招秀给了全世界。很多网友这两天估计都在问,这长安是不是疯了,跑慕尼黑秀肌肉去了?不怕外国同行眼红吗?放心,人家压根不怕,甚至一副“你抄不走我技术,哥拼的是实力”的架势,玩得就是一次国际大抛头露面。
先说这场慕尼黑国际车展,是汽车圈子里的大事,有人偷偷叫它“汽车圈奥运会”。各路豪强都想抢C位,中国品牌阵容浩荡,长安却能成为主角之一,也真有点意思。你还别说,这波长安可是下了大功夫,当地时间9月8日,三场大发布会一个不落,外带N款重磅新车,不仅覆盖展馆里里外外,还把德国老铁们拉进了东方式智能车的新世界。外人光听这数字就觉得牛:“全球申请专利一万四千多项,投入新能源技术超千亿,欧洲十国合作商台上排排站”——这叫气场,谁见了不服气?
深蓝S05是这次的焦点,被官方夸得就差插翅膀飞上天。什么星际飞翼灵感啊,什么金钟罩固态电池,听着就像武侠小说该有的配置。结果现场欧洲车友一个劲儿围着问,用不用插电、跑得远不远、冬天冻不冻脚,答出来的数据:零下四十度能用、高比能量提升七成。这一套组合拳,打得不少“老派汽车人”直摸下巴琢磨,这中国车咋就先进起来了?
这里还真得说一句,在欧洲混,单靠搞创新还不够,得真刀真枪搞服务。为啥?人家可不吃嘴炮那一套。长安也不是单靠PPT画大饼,自己在慕尼黑、重庆两个地方直接现场连放大招,你德国真的有问题,国内技术专家马上云端对接。如此操作简直比追剧还紧张,东西方隔山跨海现场直播,还真不常见。欧洲经销商听说年底又要扩展十多个区域,干脆直接站台签约,跟交朋友似的来了个大合影,这场面,要面子有面子,要票子有票子,里子面子都到位。
说到底,这汽车江湖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长安这路子也不是拍脑瓜突然冒出来的牛皮,当年不就是2001年在都灵头一家中国车企开设计中心,然后一路摸爬滚打搞什么“六国十地”全球研发吗?现在,两个多万人搞研发,四十多个研究中心分布各地,还在全球建起两百多个实验室。说自己是科技派,也不算吹,就看你还舍不舍得下本钱。
玩得转的企业,总不会只想着今天图省事,海外基地布局、当地服务网络、呼叫中心、配件中心、培训中心,长安在德国、英国、荷兰各种区域铺开。别小瞧这一步——出海要走本地化与长期主义路线,光赚眼球可不够,老外买你车,真出点小毛病马上得有人修,这事逼得企业一点都不能敷衍。
别的地方也没闲着。东南亚那边,泰国罗勇新能源基地已经正式开工,再辐射整个东南亚市场。中东非有埃及、阿尔及利亚KD装配线升级,欧亚市场哈萨克斯坦项目也上线,中南美的墨西哥、巴西也是摩拳擦掌,琢磨着怎么合理提高产能。据说全球一口气要布局20家海外工厂,已经投产的就有9家,产能动不动就能拉到50万辆,真是风风火火闯九洲,根本停不下来。
对于车企来说,不光要出口产品,最牛的就是带着整个产业一起出海。长安这些年越来越强调“无海外不长安,无基地不长安”,有点“要么全世界玩,要么不玩”的既视感。看着今年海外销量,8月份5.6万辆,同比增长23%,半年累计29.9万辆,谁还敢把中国车企当成“小清新”?你说这是不是早就憋足了劲儿,要一口气闯世界?
其实在慕尼黑的亮相,不只是展示几辆新车这么简单。对长安来说,这好比是打响新央企全球化的第一炮。回头一看,长安上一次在欧洲有大发言权,还是2013年,当年也只有他们一个中国车厂敢来露脸。十年一晃过去了,技术、管理、销售全升级,这波慕尼黑“首秀”,面子可大了去了。赵非总经理一句话,挺掷地有声:“我们要投放更多元的产品,服务要做到更贴心,为全球用户送上最好的体验!”这态度,明摆着就是往国际一线大玩家方向使劲。
说起来现在中国汽车能频繁刷国际存在感,绝不是因为侥幸,而是每个环节都拼了命地积累实力。长安要打造“科技长安 智慧伙伴”的名片,硬核技术、真金白银的投入、打通全球市场的决心,哪一条都是各家车企的必修课。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这两天都在说,这中国车企这么积极出海,传统欧美车厂会不会坐不住?等到更多中国品牌“走出去”,整个汽车江湖会不会又要洗牌?看谁还敢小瞧中国制造?问题抛给大家:你们觉得中国车企闯荡欧洲,究竟是勇敢的大冒险,还是志在必得的全球化下一脚?咱们都聊聊,你更看好谁家的未来?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的第一台欧洲中国车提回来开?
不用多做总结回答,长安汽车这次行动像不像一次大型“打卡世界”的实景秀?舞台定在慕尼黑,序幕刚拉开,未来招还多着呢。到头来,谁站上世界主流车企的中心,拼的不光是勇气,还有那份温水煮青蛙里下的笃定。平时在社交平台“键盘车神”吵得热闹,不如有机会心里替中国车企加把劲——世界那么大,中国企业真的在认真走出去。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