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召回藏猫腻?监管出手才认账!
十一万辆比亚迪新能源车被召回,不是因为企业自查,而是监管部门一纸调查逼出来的。这事儿听起来就离谱——车主们每天握着的方向盘,隐患居然要等国家点名才整改。
我翻遍公告发现,这次召回的两款车,毛病都不是小问题。老款唐的电机控制器软件能让你在高速上突然趴窝,元Pro的电池密封垫歪了,雨天涉水直接变“泡水车”。更讽刺的是,这些车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生产,意味着近十年间,可能有多少车主开着“定时炸弹”在路上跑?
但最让我无语的是企业的态度。去年召回海豚、今年初召回方程豹,每次都是监管介入后才动起来。比亚迪一边在销量海报上高喊“技术为王”,一边连基础密封工艺都控不住。有车主在论坛吐槽:“买新能源图个省心,结果厂家把用户当免费质检员。”
看看隔壁苹果公司被55名消费者集体举报“苹果税”,监管立刻立案调查。如今对比亚迪的被动召回,简直如出一辙——巨头们总把“用户至上”挂嘴边,真遇到问题却永远慢半拍。难怪网友调侃:“新能源卷配置、卷续航,唯独忘了卷良心。”
要说最惨的还是车主。有人刚提元Pro不到三个月,看到召回公告直接破防:“每天通勤50公里,现在看到水坑就手心冒汗。”而企业给出的解决方案,不过是免费升级软件、补打密封胶。有业内工程师私下透露:“电机控制逻辑缺陷和电池包密封设计,都属于底层架构问题,临时修补只能算止损。”
更魔幻的是,这场涉及十一万人的安全危机,竟被同期爆出的明星八卦和国际冲突淹没了。当刘晓庆吐槽演员不背词、以色列轰炸加沙占据热搜时,多少比亚迪车主正默默预约4S店检修?所谓“信息茧房”,不仅圈住了娱乐至死,也藏起了生死攸关。
恕我直言,某些车企的“负责任召回”,根本是监管压力下的被迫表演。若真把安全当底线,何至于等国家出手?当技术狂奔的掌声淹没了质量警钟,谁又来为车主们被透支的信任买单?
(字数:598)
全部评论 (0)